卡车之友网 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战权理:参与二汽建设 荣光且自豪

王晓辉  2019-09-05 18:21:47  卡车之友网原创

image001.jpg

 

50年前,在毛泽东主席“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宏伟目标指引下,10万建设大军风尘仆仆,从全国各地奔赴武当山脚下。彼时,尽管大家对十堰的艰苦早有心理准备,可当看到这个山沟沟的贫瘠与落后时,还是异常的吃惊。不过,每一位创业者的血液中,都奔腾着不服输的坚韧细胞,即便理想与现实泾渭分明,也要踯躅前行。自此,他们与二汽荣辱休戚,与东风浮沉与共,沉寂千年的十堰群山也被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伟大事业唤醒,开启了这座车轮上的城市创建崛起的传奇。


历史不会随着人的年轮老去散落,往事也不会随着逝去的青春化为尘埃。曾经参与过二汽总装配厂设计规划,并见证总装配厂50年建厂历史的战权理,就是最初建设二汽工厂十万大军中的一员。回忆起昔日的青春岁月,时至今日,战权理依然激动,他说,“毛主席说要建设三线,我能参与其中的建设,很光荣!”

 

image002.jpg


1970 年,战权理与同为清华大学毕业的爱人凭借着爱国情操以及满腔的热情,毅然踏上了前往十堰的路程。点马灯,吃食堂,住席棚,亲手实践着二汽创业的新梦想。虽然,恋恋不舍襁褓中的半岁女儿,但他们最终还是在建设二汽必须成功的信念指引下坚持了下来。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战权理和同事们算是二汽建设的排头兵,初来乍到十堰,二汽的建设还没有开始。由于没有路,进山的汽车下了老白公路后,只能从张湾沿着河道里开进来。


“因为走稻田很容易被泥浆陷住,相反,水沟里都是砂石路面,倒好走很多。”2019年9月初,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之际,以“奋进五十载    卓越创未来”为主题,东风公司发起了一场重走500公里汽车长廊活动,沿着当年的发展轨迹,展开了一次寻根、传承、铸魂之旅。在十堰活动现场,如今,满头银发的战权理将时空拉回到50年前的青葱,今昔对比,那些令人难忘的十堰往事扑面而来。

 

image003.jpg


“最开始,我们住芦席棚,吃食堂,住在六队的老乡家中,女同胞和少数人借住一层的屋里,用木板将房间隔起来当阁楼住。”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战权理的记忆中,尽管地处南方,大山之中的二月寒风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个年代家家过的都很艰苦,阁楼屋顶上的瓦片挡雨还行,但却丝毫起不到挡风的作用。一到夜晚四处漏风,虽然大伙都是从北方过来的,但仍然被冷得瑟瑟发抖。特别是雨雪天气,更是无处躲藏。有人冷得用电灯泡取暖,烤褥子,结果一不小心,还烤出个大洞,差点着火。老乡家的锅灶没有烟囱,一做饭,整个堂屋、阁楼就被黑烟熏得说不出话。”回想起50年前那些抡铁锤、流大汗的创业生涯,尘封多年的历史在战权理的脑海中被瞬间洞开。

 

image004.jpg


后来还曾担任过公司总师室副主任的战权理也曾是原总装配厂的总工程师。在他看来,世易时移,尽管如今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宽敞明亮,现代气派,谁见了都会竖起大拇指点赞一番,可早在建设之初,厂房都是简易的芦席棚,生产的过程也是工厂改造的过程,可就是在这样简陋而艰难的环境下,1970年3月18日,在总装配厂的芦席棚装车工地上,还是装出了第一台两吨半的越野车。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战权理的印象中,那时候的创业者个个都是日出而作,日落不熄的奋战者。“最苦的时候,我们每天晚上五点上班,到第二天早上7点唱东方红时才下班,工人和干部都在现场,连轴转。我在总装配线上当了两年的技术副主任,作为东风车的最后一道工序,前面各总成厂做不到位的地方,都需要在这道工序完善,我们的目标就是决不让列车在总装晚点!”

 

image005.jpg


前后经历17年、“两下三上”漫长波折的二汽建设最终在1969年拨云见日,由于之初就定下了“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这意味着,重要的总成工厂绝不能建在一起,必须要分散建设,因此,在生产场地的选择上就总有很多故事可以阐述。


“在初步定下总装配厂和车架厂厂址为狗培沟后,两个厂址之间有个小土梁,梁下面还种有稻田,两个工厂的标高相差3米,南高北低。”在战权理的记忆中,为了缩短连接车身和车架与装配的运输距离,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将车架和驾驶室都通过悬链运送到总装配线上。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车架悬链一早就被否定了,而是采用汽车运送的方式,而驾驶室悬链则被保留了下来。


战权理说,虽然当时单位做了很完备的方案,索道可以从镜潭沟车身厂将驾驶室运来,再倒到悬链上送到总装配线平台上,电葫芦起吊落到装配线车架上,但由于开通索道线需要将一座山削平,再加上资金不足,技术也不到位,最终,驾驶室悬链的方案也被否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运输。“大家也发现,随着装配汽车的品种越来越多,将车架和驾驶室通过汽车运送的方式运输过来,不仅方便,也很灵活,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image006.jpg


有道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悠悠、白云苍狗。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昔日的小厂房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厂房的改扩建早已变得急迫。1983年8月至1985年7月,总厂先后多次请来德国的专家,在装配工艺、生产调度、物流咨询总装,1995年公司又请来日产柴的专家在生产管理上咨询总装,不停地改造生产线,以适应产量的逐步扩张。全程参与两项工厂建设的战权理说,到了1995年,总装配厂已经从昔日简易搭建的芦席棚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厂房,年产量也达到了12万辆,自此,一个现代化的总装工厂呼之欲出,为东风商用车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image007.jpg


作为二汽东风公司诞生、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如今早已赋闲在家、安享晚年生活的战权理回想起50年前二汽东风的风雨兼程总是感慨万千,他说,吃食堂,住席棚,点马灯,日出而作,日落不熄,这些承载着二汽人早期艰苦创业的记忆,早已化作一代代东风人抹不掉的“精神印记”,成为了东风人的传家宝,指引着东风从零起步,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浪潮中,从50年前的一无所有向今日雄振神州、位居行业第一阵营乃至蜚声国际的汽车巨擘靠拢前行。



/talk/201909/4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