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以来,商用车企业密集发布产销快报,东风、解放、福田、中国重汽等头部企业纷纷以“第一”彰显自身实力和成绩,但统计口径和细分市场的差异使得“第一”含金量各不相同。这场看似热闹的“冠军”排名之争,即非乱相也非怪象,而是多元化竞争格局下的本相呈现,折射出中国商用车市场日趋成熟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统计维度不同:谁的第一?

翻开各家企业的战报,一个有趣的现象引人注目:几乎每家企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一”。5日,东风高调宣布1-4月中重卡终端市占率达到22.7%,位居行业首位,4 月单月市占率进一步攀升至 23.6%,并强调在全国 31 个省市区中,15 个区域市占率排名第一。东风的数据来源为运营证数据与保险数据,更贴近终端用户的实际车辆使用场景。

7日,一汽解放一如既往的晒出24.0%的终端份额数据。一汽解放的数据来源为北斗数据,侧重车辆实际运营轨迹的监测,与东风形成数据口径的差异化。此外,解放在京津冀等 8 个地区终端份额排名第一,展现出区域市场的集中优势。
13 日,中国重汽发布 “4月重卡销量第一”的消息,聚焦重卡单一品类的批发量数据, 4月以25423辆、同比逆势增长 8.8%,1-4月累计99618辆、市占率 28.3%的高增长业绩,连续三年稳居行业第一,领先优势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重汽将重卡定义为 “检验商用车企硬核实力的核心指标”,以此突出行业“第一”的含金量!

福田汽车披露产销数据,4 月汽车产品合计实现“轻重并举”,销量 54816 辆,同比增长 21.6%,销量行业第一。其中,轻卡市占率超40%,重卡销量同比暴涨121%,展现出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具有天然的认知优势,这种“首因效应”深刻影响着商业竞争。换句话说,商用车企业争相争抢“第一”的现象,表面上是统计维度的差异,实则蕴含着多维度的市场智慧:对企业而言,这是品牌自信的彰显;对客户来说,“第一”意味着更高的可信度与购买意愿;从行业视角看,多家企业同时宣称“南波湾”,则反映出市场格局的深度重构。
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在这场“冠军”的争夺战中,商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各头部企业通过深耕细分领域建立独特优势。

从海报中看到,一汽解放在多个细分市场呈现出强大的穿透力:牵引车市场终端份额25.9%,载货车市场终端份额29.0% ,NG车市场终端份额29.9%,均为行业排名第一;新能源中重卡市场终端份额13.8%,同比提升7.2%行业增速第一;新能源牵引市场终端份额15.7%,同比提升8.2%,行业排名第一,展现出老牌劲旅的转型活力。

技术突破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东风汽车凭借22.7%的中重卡全品类市占率,展现出传统强企的综合实力。东风商用车手握热效率51.08%的龙擎3.0动力链技术王牌,产品矩阵覆盖牵引、载货、工程和专用四大品系,适配82个细分市场的141个基础车型,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然而,要想实现“2025年销量增长30%、产值净增80亿”的年度目标,东风商用车需突破传统对手和新能源企业的双重围堵。

中国重汽以创新产品树立行业标杆。汕德卡自卸车凭借2550N·m的超大扭矩和700mm的离地间隙,成为工程领域的“硬核担当”;豪沃TX7渣土车实现12%的油耗降低,为用户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汕德卡TIR跨境运输牵引车在极端环境(-45°C~80°C)下保持稳定运行,最大容积达130立方米,用实力诠释了“中国智造”的可靠性。近期,500台豪沃子母车的战略签约,更印证中国重汽在特定细分市场的绝对实力。
局部地区,市场格局同样在深度重塑。1-4月,福田重卡以66.16%的增速保持前五,欧曼GTL燃气车在核心区域表现亮眼。新能源赛道同样你争我赶,作为后来者,徐工重卡则以75.8%的新能源增速实现弯道超车。
可以说,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一”之争,实则是中国商用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市场竞争的淬炼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之下,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变。
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卡车之友网》认为,商用车市场的未来格局,正在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酝酿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选对细分赛道远比盲目追求规模更加重要。接下来的看点在于:燃气车的红利还能持续多久?新能源何时成为真正的增长主力?

当前,燃气重卡仍是行业增长的引擎,一季度,解放、重汽、东风、陕汽占据86%的市场份额,北汽燃气重卡则领涨98%。但这种繁荣背后暗藏隐忧——气价波动直接影响需求稳定性,如果未来气价反弹,以经济性为核心驱动力的燃气重卡市场可能面临降温压力。头部企业需在燃气车型的技术优化(如热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与新能源储备之间寻求平衡。

新能源重卡的破局之战已经打响,但真正的规模化替代仍需跨越重重障碍。尽管当前的行业头部企业月销量仅 3000 辆左右,但政策导向明确,基础设施(如换电站、加氢站)的完善程度与成本下降曲线,都将决定其替代进程。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路线选择(纯电、换电、氢能),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变量。
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则是基建投资。4月重卡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反映出基建物流回暖。接下来,基建投资若不及预期,重卡市场可能再次承压。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空间。
编者按:在这场“差异化第一”的竞争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商用车市场多元活力的精彩绽放,更是一个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成长轨迹。当市场告别简单粗暴的规模比拼,转向技术深耕与场景的创新时,行业的发展逻辑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些既能在细分领域构筑技术壁垒,又能前瞻布局新能源赛道的企业,不仅将赢得当下的市场份额,更将掌握定义未来竞争规则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