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友网 首页 > 零部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精心备考:雾散见坦途 内燃机产业基础走向完善

魏安力 李晓菲  2016-07-26 11:23:08  商用车新网

经历了国三、国四时期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内燃机行业已经从最初“匆忙赶考”的状态中镇静下来,理性面对成为主导。十年时间,两次排放升级切换,中国内燃机产业及相关产业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得到了缓冲时间甚至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国二切换国三时期相比,产业基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长期依赖国外关键零部件品牌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内整机、整车企业对自主零部件品牌缺乏信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没有信任,也就没有机会。对于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具备产业化条件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而言,想要在主机配套市场实现突破,仍然举步维艰。诸如此类发展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国五全面实施、国六颁发后产业全面进入产品技术储备之际,理清当前内燃机产业基础和现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70019dc8070z8al7lnu7l.jpg
以辽宁新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内燃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扎实产业链支撑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国四、东部11省率先实施国五的阶段。与国二切换国三时期相比,现在,内燃机产业的基础厚实了许多,产品适应市场的技术水准提升得更高。


内燃机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燃油系统、滤清系统、增压系统、后处理系统以及冷却润滑系统、活塞运动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等。从成果上说,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内燃机关键零部件逐渐形成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优势企业和具有区域规模的产业集群,为整机、整车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高排放标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是燃油系统,目前已经有辽宁新风、成都威特、南岳电控、山东鑫亚等数家生产燃油喷射系统的自主品牌企业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而且这些优势企业的布局基本能够辐射全国。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满足国三以上排放标准要求的关键零部件,以上自主品牌企业的成熟壮大对改写国外品牌业已形成的市场垄断局面有着积极意义。


其次是增压系统,增压技术是内燃机提升功率、实现燃油消耗降低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宁波、无锡、凤城、潍坊四大增压器产业集群,每个板块都聚集了几乎能满足增压器产业链所有需求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以凤城为例,凤城增压器产业集群在五年时间内实现了产值增长百亿,优势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主机厂的供应商,产品远销70余个国家。


第三是滤清系统,作为燃油系统的“哨兵”,滤清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内燃机产品的正常工作。以蚌埠为中心的滤清器产业集群在滤清器生产制造方面有着深厚的产业积累。此外,新崛起的滤清器生产企业发展也很迅速。以苏州达菲特为例,该公司从国四产品起步,依靠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支撑,将过去简简单单过滤杂质的技术发展为与燃油系统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为内燃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是后处理系统,作为实现国五以及更高排放标准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后处理系统的产业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排放标准升级进程。目前,无锡威孚力达、无锡凯龙、昆明贵研、成都中自尾气、安徽艾可蓝等后处理系统制造企业已经形成了优势团队,能够保证排放升级的需求。


第五是机油泵和水泵,生产机油泵的有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水泵的有河南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均为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


此外,在活塞运动组件和曲柄连杆机构等零配件领域,中原缸套、滨州活塞、天润曲轴等世界一流的专业制造企业,产业基础扎实、稳固。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内燃机产业具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的产业链已经臻于完善,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的状态是,我国已经相对完善的产业基础需要信任,需要机会,需要市场历练,也需要市场检验。


顶层设计夯实产业基础
随着现代内燃机工业产品的模块化发展,产业链也同样需要进行调整,“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对内燃机产业臃肿的结构进行了调整,淘汰了部分低水平产能,内燃机产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除了跟随现代内燃机产业模块化发展思路让产业链逐步向集约化方向调整外,国家还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存量和加工制造能力进行了调整和支撑。例如,04专项、强基工程的实施以及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都为内燃机产业技术进步、制造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比如,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玉柴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国家工程实验室、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室的建立,对行业开展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对企业研发能力、研发水平的提高以及研发技术和手段的改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类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成立、搭建、组合完成,为内燃机全行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届时,企业研发效率、开发设计、正向研发的周期都将大大缩短。


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内燃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迈上新台阶的前景完全可以预见。在国五以及更高排放标准实施的阶段,中国内燃机产业面对更高要求的排放法规能够拿出自主创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应用,受益于国家顶层设计夯实的产业基础,这些产品不仅有技术的支撑,还有先进制造设备保证一致性,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到位,产业准备的逐步完善,内燃机产业链中的技术存量、人才存量以及加工制造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中国内燃机产业在产品开发阶段受制于人的局面将会在“十三五”期间被彻底打破。


过去十年,中国内燃机产业发展最可喜的成果就是自主品牌的迅速成长,拥有了不受国外品牌制约的产业发展基础。但是,在主机和整车配套领域,自主品牌仍然不被信任和接受。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曾指出,自主品牌的发展应该更具信心,市场也应该给予自主品牌历练的机会,让自主品牌尽快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parts/201607/2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