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青岛湾畔,10月18日,山东重工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新产品展示会在此拉开帷幕,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汇聚全球超过140个国家、近3000名海外合作伙伴,以及近300件展品、3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磅礴力量与开放胸襟。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集中检阅,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市场布局、技术路径与产业生态的战略对话。

场内场外,仿佛置身于重工科技的“万神殿”。钢铁巨擘与精密部件共同构筑起现代工业的脊梁,多款首发的新品,在静默中蕴藏着颠覆行业的能量。山东重工副总经理张更生表示,此次大会意在为明年的海外产品与政策谋篇布局,更旨在通过展示集团的整体形象与实力,夯实客户信心,为未来五到十年的市场蓝图勾勒底色。其中,专门设立的新能源展区,犹如一扇面向未来的窗口,在海外新能源重卡的激流勇进,率先点亮技术引领的灯塔。

核心竞争力:源于科技,成于生态
在全球装备制造业这片竞争堪称“红海”的领域,山东重工的持续领跑,底气源自哪里?总经理王志坚表示,成绩是最好的注脚:截止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重工集团合计实现收入近4400亿元,同比增长超9%。这辉煌的背后,是四大优势构筑的坚实壁垒。
首要驱动力,是科技创新上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山东重工将科技创新视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对标全球顶尖对手,在动力链与整车整机领域坚持高投入。2024年136亿元的研发投入、4.2%的研发强度,是山东中国技术实力与雄心的真实写照。潍柴发动机连续四年刷新全球柴油机本体热效率纪录,达到惊人的53%;中国重汽黄河氢内燃机牵引列车风阻系数低至0.286,跻身全球领先行列,等等这些,不仅是参数的突破,更是山东重工向全球客户传递信心的保证。

其二,全产业链的整合与开放竞争,锻造了内生增长的活力。集团过半业务集中于发动机及新能源“三电”等核心动力领域,在国内外口碑载道。中国重汽重卡位居全球销量、市占率第一,连续21年蝉联国内重卡出口第一;陕重汽重卡,位列国内市占率前三,行业出口第二。尤为可贵的是山东重工的开放生态理念:潍柴发动机对外供货,整车整机支持外部配套,这种“在竞争中发展,在挑战中超越”的模式,倒逼全产业链持续创新,永葆竞争力。
其三,全球化产业布局赋予了强大的抗风险韧性。在过去的一年中,山东重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高达60%,其中欧美海外产业与本土产品海外制造销售各占半壁江山。这种“墙内开花、墙外芬芳”的内外协同格局,有效熨平了局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使集团在百年变局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其四,多元文化底蕴与统一精神内核的和谐共生。旗下权属企业在融入山东重工大家庭后,既保留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又浸润了集团“激情干事、永争第一”的精神血脉。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各企业在市场前端勇于亮剑,不断实现对先进目标的超越。
“深耕国际”:于变局中开新局
山东重工的出口业务何以实现稳定增长?张更生用数据回应:今年前三季度,集团产品出口收入达727亿元,同比增长约7%,全年目标剑指1000亿元。对比“十三五”收官之年200亿元的出口额,五年间增长四倍,成绩斐然。

面对当前全球地缘冲突与贸易摩擦交织,山东重工展现出“危中有机”的洞察力与战略定力。当部分市场承压之时,中东、非洲、东南亚、拉美乃至中亚等新兴市场正焕发蓬勃生机,其中非洲地区的重卡与工程机械需求增幅更超过30%,充分印证了“春潮带雨晚来急”的市场机遇无处不在。

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山东重工的答案凝练而坚定:“深耕国际市场”。核心路径是全面推进海外市场的本地化战略,本地化团队、管理、制造与研发。一切围绕让客户“更舒服、更方便、更赚钱”的市场基本逻辑展开,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度绑定,在不确定性中构筑确定性。
全球化战略的内驱逻辑: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共赢
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核心驱动是什么?王志坚指出,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已告别低附加值的过去,凭借海量自主创新与专利,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的跨越。
外部环境虽承压,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为装备制造业出海提供了宏阔舞台。山东省“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品牌出海活动,亦为企业扬帆海外营造了良好氛围。

于企业自身,三大坚持缺一不可:一是坚定不移提升产品科技创新能力,确保高端市场竞争力;二是坚定不移推进深度本地化,规避贸易风险,实现研产供销服金融全要素布局;三是坚定不移推动品牌向上,通过履行ESG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树立值得信赖的长期主义者形象,使海外发展根基更牢,步伐更远。
“We Are One”:构建休戚与共的产业生态
本次大会,“We are one”的主题深刻揭示了山东重工的合作哲学。王志坚阐释,这一理念旨在构建全产业链的共赢生态。首次尝试将战略供应商纳入大会,正是为了向全球客户展示快速响应需求的决心与能力。
举措一是研发与应用的前置。通过渠道网络与供应商共建研发团队,精准洞察并快速封闭客户需求。这种高效响应,已成为山东重工相较于部分欧美对手的显著优势,下一步则需在快速响应与质量精准之间寻求更佳平衡。

举措二是产业链协同出海。整车整机的海外本地化,必须有其紧密跟随的产业链支撑。唯有本土与海外供应商携手并行,方能共同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品牌矩阵:和而不同,协同共进
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目前,山东重工麾下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这些知名品牌如何协同与发展,王志坚亦勾勒出了清晰的品牌战略图谱。山东重工集团品牌主要发挥背书与协同作用,特别是为中小成员企业“抱团出海”提供信用支撑和风险保障。各子品牌,无论是已享誉全球的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陕重汽,还是在细分市场快速崛起的山推、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等,均保持独立运营,继续深耕各自领域,放大品牌影响力。

这种“统分结合”的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协同效应。上下游合作伙伴更愿与具备强大抗风险能力的大集团合作。实践中,从商用车到客车,再到农机、工程机械,经销商业务拓展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集团品牌的背书,为整个生态链注入了更强的信心与动能。

黄海潮涌,见证着一次全球产业的智慧碰撞与信心聚合。山东重工以科技为桨,以协同为帆,以全球化为航向,正携手遍布世界的合作伙伴,穿越周期的迷雾,共同驶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更加广阔的未来。这场在青岛举办的盛会,不仅定格了中国重工力量的高光时刻,更开启了下一段山海与共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