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呼和浩特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厂区内,远程星瀚G醇氢电动牵引车与星际U11M醇氢电动城际客车披红驶下生产线。当内蒙古用户现场签下270台醇氢重卡与客车订单,醇氢重卡与客车产品同步交付时,这场“向北战役”的战略正以强有力的落子撼动北方市场的能源格局。在“塞外煤海”腹地,一场静水深流的绿色革命正借助醇氢的能量澎湃涌动。

煤海困局中的破冰之道
内蒙古素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风光著称,更因“塞外煤海”的能源禀赋肩负国家重任。然而,面对欣欣向荣的新能源大市场,这片沃土的转型却步履维艰: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突破22.8%之际,内蒙古却仅为9.8%。严冬漫长、地广人稀的现实如同两座大山横亘在开拓者面前。冬季零下30℃的极寒中,纯电动车续航衰减超40%;横跨2400公里的辽阔疆域,城际运输里程远超纯电续航极限;频繁的补能让出勤率折损三成等等这些,让当地的运输用户望“绿牌”而步履蹒跚。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
有道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破解困局需要独辟蹊径。内蒙古年产甲醇超千万吨,价格较柴油低40%的优势,恰似天赐良机。2024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醇氢项目合作协议,找到了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绿色能源的核心技术路径,而这,正是用实干担当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体现。
液态黄金的涅槃之路
醇氢电动技术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化解困局。核心在于以液态甲醇为能源载体,通过高效增程器发电驱动车辆。甲醇在-25℃仍保持稳定流动性的特性,使其在内蒙古严冬中游刃有余。年初,哈尔滨亚冬会的极寒考场见证了醇氢电动技术的奇迹:200台远程星智H8M醇氢物流车穿梭于零下35℃的街头;醇氢电动客车10分钟快速补能、600公里稳定续航的成绩单,让“向北战役”的首战以大捷告终。

现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经济效益同样让人振奋。相比较国六法规的柴油车,醇氢技术使PM排放降低98%,燃料成本直降32%-45%。现场交付的醇氢重卡冬季续航达1500公里,规模化车队年省燃料费300万元;醇氢客车车厢温度较同级纯电车型提升一倍,乘客在冰天雪地中能感受到双重温暖。当搭载400kW醇氢系统的矿卡驶入鄂尔多斯煤矿,燃料成本骤降45%、运行效率提升20%的时候,内蒙古的矿主们能真切体会到醇氢电动技术“点煤成金”的魔力。
青城模式的雷霆之势
项目推进的速度同样让人惊叹。签约仅五个月,呼和浩特市政府便出台《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剑指2026年4000辆甲醇车与50座加注站的目标。据了解,现有加油站改造甲醇加注站成本仅需5-10万元,相较加氢站千万级的投入可谓九牛一毛。截止目前,呼和浩特全市已建成多座加注站,首家M100甲醇加注站即将营业,形成了“改造费用低、建设周期短”的“青城模式”。

用户为醇氢电动牵引车点赞
政策东风催生产业生态。远程呼和浩特工厂规划建设醇氢专用车生产基地、能源加注体系、运力平台三大板块。随着星际U11M醇氢客车投入城际客运,星瀚G牵引车驰骋干线物流运输,醇氢自卸车参与市政建设,一幅覆盖物流、冷链、商砼的全场景绿色运输图景正徐徐展开。更值得期待的是,醇氢动力向矿机、装载机等非道路机械延伸,直接推动助力整个自治区煤矿产业的转型升级。
向北战役的战略纵深
本次下线仪式同样暗藏深意。远程星瀚G醇氢牵引车与星际U11M醇氢电动城际客车两款产品精准对应内蒙古“重载运输+长途客运”的核心场景。有道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以呼和浩特为支点,如今的远程,正以呼和浩特为支点,加速构建辐射内蒙古全域的醇氢生态圈。在广袤草原与辽阔戈壁间,醇氢电动矿卡已深入自治区煤矿腹地,以燃料成本下降45%、运行效率提升20% 的实测数据,推动传统矿区的绿色蜕变;而醇氢电动技术对全场景的覆盖能力,正在为内蒙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液态动能。

远程醇氢生态的北方实践,正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当煤海资源经过现代科技点化,蜕变为驱动绿色交通的液态黄金,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已破冰而出。在这片曾经“输煤送电”的能源腹地,一场“输绿送新”的产业质变正借醇氢之力,在辽阔北方书写着新时代的能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