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友网 首页 > 深度评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比亚迪商用车欧洲征途:一场滴水穿石的坚定渗透

张怡文  2025-04-17 14:50:54  卡车之友网原创

2013年,当第一辆比亚迪电动大巴驶入欧洲时,这片大陆对“中国制造”的商用车依然带有审视眼光。十年后,比亚迪电动巴士已穿梭于罗马古迹、伦敦金融城、挪威峡湾公路,并成为英国纯电动双层巴士市场的领跑者,这场十年渗透正在成为比亚迪“长期主义”的具象化表达。

 

比亚迪商用车欧洲征途:一场滴水穿石的坚定渗透(删减版到1200字)-@卡车之友网(1)(2)(1)163.jpg


从都灵到伦敦:星星之火的市场渗透
意大利市场堪称经典样本。2016年比亚迪拿下都灵23辆订单,以此为起点将业务延伸至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地。截至到今年3月,近300辆比亚迪电动大巴已覆盖意大利的十多座城市。

 

比亚迪商用车欧洲征途:一场滴水穿石的坚定渗透(删减版到1200字)-@卡车之友网(1)(2)(1)275.jpg


事实上,这种“星火燎原”式的战略同样在欧洲持续复制:从西班牙最大纯电动大巴项目到英国单笔最大订单突破;从北欧寒带考验到南欧古城改造,累计6500辆的订单已覆盖欧洲20个国家的110座城市,比亚迪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完成从新军到主流供应商的蜕变。
 

技术迁徙:乘商协同的适应性密码
2024年,比亚迪在德国IAA首发E-VALI轻型商用车,搭载源自乘用车的刀片电池技术,在载货空间、维护成本上展现独特优势,如今,这种技术迁徙的能力正在成为比亚迪建立欧洲技术信任的关键点。

 

比亚迪商用车欧洲征途:一场滴水穿石的坚定渗透(删减版到1200字)-@卡车之友网(1)(2)(1)520.jpg


源于强大的乘用车技术实力,乘商协同战略正在成为比亚迪特有的竞争力:为伦敦定制搭载刀片电池的双层巴士BD11,为挪威打造600公里续航的B12车型。匈牙利工厂本土化生产和欧盟认证突破,其本质,就是技术“欧洲化翻译+定制化服务”的一种飞跃。


与比利时UNVI合作的13米定制双层巴士,既保持了电池的核心技术,又融合了欧洲车身设计的传统。“核心掌控+局部开放”模式则破解了技术主权的敏感,确保了中国智造的不可替代性。
 

本土化深耕:从产品输出到生态共建
比亚迪突破传统贸易思维,构建本土化生态:匈牙利设厂突破欧盟壁垒,伦敦专供车型开发,德国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设计。在严苛的英国市场,比亚迪双层巴士已占据最大供应商地位。

 

比亚迪商用车欧洲征途:一场滴水穿石的坚定渗透(删减版到1200字)-@卡车之友网(1)(2)(1)840.jpg


当西班牙、意大利接连斩获标志性订单,可以说,成功已不能简单的归因价格优势,而是技术实力+本土化适配的联合胜利。欧盟的认证突破也不仅是市场的通行证,更是技术话语权的获取。
 

破局与重构:中国商用车的新叙事
比亚迪电动大巴驶过伦敦塔桥的场景具有象征意义——西班牙最大电动大巴项目击败本土巨头,印度市场斩获2325辆底盘订单,这些高光时刻背后是年均数百亿研发投入支撑的技术革命。

 

比亚迪商用车欧洲征途:一场滴水穿石的坚定渗透(删减版到1200字)-@卡车之友网(1)(2)(1)1037.jpg


这种价值的重构源于对产业痛点的精准打击。当欧洲公交运营商苦于高昂的油费与碳税时,比亚迪给出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优的解决方案;当全球都在焦虑电池安全时,刀片电池技术建立起新的信任锚点。更大的意义在于,比亚迪用实力证明发展中国家企业不仅能参与技术革命,甚至可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结语:技术积淀与战略耐心夯实品牌实力
然而,比亚迪商用车海外市场征战的步履并非一帆风顺,但在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有技术积淀、有技术实力的比亚迪,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用乘商协同的适应性密码+从产品输出到生态共建的本土化深耕,通过十数年的深耕,扭转了海外客户对中国制造深入骨髓的低端、低质、低价的刻板印象,以绿色出行的非凡体验,展现了汽车强企的卓然风采。

 

比亚迪商用车欧洲征途:一场滴水穿石的坚定渗透(删减版到1200字)-@卡车之友网(1)(2)(1)1361.jpg


可以说,今天的比亚迪商用车,早已超越单纯交通工具的范畴。这场始于亚非拉,但不限于欧洲的绿色远征,正在重新定义中国高端制造的全球坐标——不是通过低价倾销,而是凭借技术积淀与战略耐心,在曾经遥不可及的市场上夯实自己的品牌实力。



/dynamic/202504/8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