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充电要充1个小时左右,没想到超充只需要几分钟、十几分钟就能搞定。”看到新建成的兆瓦超充电站为重卡充电的表现,武汉西马钢铁物流有限公司车队的驾驶员们无不惊讶感叹。
前不久在武汉市青山区西马钢铁物流园举行的“宝钢股份·东风公司·华为数字能源钢铁物流全面电动化启动暨70台东风新能源车辆交付仪式”上,由华为数字能源充电网络支持建设的西马钢铁物流智慧充电网络及兆瓦超充站一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部署有9个快充电桩和1个兆瓦超充桩,同时满足10辆重卡充电,其中超充桩最大充电功率1.44兆瓦,充电效率是普遍电桩的5-6倍。该场站也是湖北省首座兆瓦级超充场站。

与一般充电桩不同,华为兆瓦超充电桩采用“全液冷散热技术”,配备有三把“枪”——两把充电枪、一把液冷散热“水枪”,能够保证充电枪头温度控制在50℃以内的安全范围。

华为数字能源充电网络副总裁叶朗卿
“目前,补能效率低、充电网络不健全等情况严重制约着纯电动重卡从封闭场景走向全场景,是当前重卡迈向全面电动化的关键瓶颈,兆瓦超充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真正实现了油电同速的补能体验,解决了纯电重卡用户的时程焦虑,降低了物流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华为数字能源充电网络副总裁叶朗卿介绍,兆瓦超充支持3.5C超充电池补能,15分钟充电既可满足300公里续航,不仅极大拓展了纯电重卡的适用场景和运营范围,还为车队运营降本增效带来更优解决方案。

纯电动重卡长期以来之所以受困于封闭场景和短途运输,一是受到电池电量的局限;再就是受补能效率的制约。针对以上情况,从主机厂到补能方案提供方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华为数字能源推出的兆瓦超充系统(1.44MW)可同时配置兆瓦终端和快充终端,既有效解决了纯电重卡补能效率的问题,还能兼容传统 400V 平台的轻卡、乘用车,甚至支持换电车型补能。

武汉西马钢铁物流首批导入的新能源重卡均为282度电东风天龙纯电动牵引车,主要用于往返20公里左右的短驳运输。最新交付投入使用的423度电东风天龙KL纯电动牵引车续航350公里,支持快充,适用武汉市区100公里左右运距跨区运输。得益于快充功能,西马钢铁物流的纯电动重卡单车补能效率显著提升,运营体验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兆瓦超充电站投入使用,超充重卡的运营效率自然得以全面发挥,300-500公里的中长途运输的全面电动化随之开启。

无论车队运营,还是个体养车,终极目标一定是“收益”。华为数字能源高度聚集行业用户需求,结合需求痛点提供更高效的补能解决方案,极大程度地赋能纯电重卡提升运输效率和运营水平,从根本上消除里程焦虑。结合短途运输实际表现,车货总重49吨工况下,得益于华为快充支持的纯电重卡相比同级燃油重卡每公里能耗节省1.5元左右,单车年节省能耗支出可达10万-15万元。在兆瓦超充的助力之下,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15%,并带来充电桩4倍翻台率,全面提升车队运营水平,运营成本支出相比燃油车辆显著降低。

作为湖北省首座兆瓦级超充场站,未来5年内将满足西马钢铁物流全面电动化的补能需求,三期规划全面建成后总计电容量需求11200kVA,从根本上破解钢铁物流重卡补能效率瓶颈,为车队高效绿色运输助力赋能,并为长江经济带高负荷货运场景提供了“零碳转型”技术样板。

从国家战略角度审视,推动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加快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无疑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有益于“双碳”目标顺利达成。事实上,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以纯电动重卡为主的新能源重卡需求加快释放,今年1-8月国内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达9.80万辆,同比增长188%,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尤其是8月份的渗透率高达27%,创下有史以来电动化渗透率月度新高。在此形势下,超充技术应用对于纯电重卡而言显然是消除性能短板和应用需求痛点的关键。
据悉,华为数字能源携手产业上下游企业于2024年成立超充联盟,截至目前电池伙伴已推出8款超充电池;重卡车企伙伴计划年底前推出59款兆瓦超充重卡,其中22款已交付;运营方面则在山东、广西、广东等地区部署了20多条中短途超充干线。

随着武汉西马钢铁物流智慧充电网络及兆瓦超充站投入使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和华为数字能源联合成立的“钢铁物流示范运营中心”授牌启动,在华中区域树立起绿色转型标杆。按照整体规划,超充场站同时接入智能微电网系统,未来可联动厂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实现“绿电直充、就地消纳”,形成“绿色发电—绿色运输—绿色补能”的绿色发展生态,为企业增效益,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