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卡车之友! 设为首页 |
  您的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重卡大合资,迎来一个三赢时代的开端

2010-03-16     来源:商用车资讯网     作者:小编辑

    2009年的中国重卡市场分外热闹。虽然金融危机之下的市场在年初有些萎靡,但中外商用车企业之间连续的合资事件却让这个市场看起来有些喧嚣。随着市场的迅速崛起,萎靡注定只是一个暂时。

 

 

    大合资时代的开端
    新年伊始,北汽福田与德国戴姆勒—奔驰正式签订卡车合资企业协议,双方同意优先选择福田的中重卡产品进行战略合作,戴姆勒重卡合资项目落地,并且将该合作延伸到福田客车产品等领域。


    但金融危机的大兵压境,让跨国商用车巨头们倍感寒意,他们必然要对这个市场仔细研究分析,然后再有所行动。任何判断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他们所在的企业万劫不复。令他们兴奋的是,在沉寂了半年之后,中国的重卡市场斗转星移,开始全面复苏。随后在流火的七月,中国重汽就传来了与曼公司合资合作的重大消息。


    而这仅仅只是2009年中国重卡大合资时代的一个开端。


    九月,备受争议的广汽日野F700重卡下线并正式推向市场。同月下旬,郑州市政府与中国恒天集团、美国佩卡国际荷兰达夫卡车公司、红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推进DAF载重汽车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中国恒天集团重卡生产平台,以及DAF公司技术和主要零部件,在中国生产重型卡车,并最终达到DAF品牌卡车及发动机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目标。随后,一汽与沃尔沃旗下的沃尔沃发动机制造公司进行谈判,安徽江淮与美国卡特彼勒、纳威司达两大汽车巨头现金及技术合作,卡特彼勒联手潍柴动力,进军发动机与整车制造领域的消息也甚嚣尘上,并最终获得证实。中国重卡企业的第二轮合资高潮已经来临。

   

    老外闻到了钞票诱人的味道
    对于这一轮新的中外重卡企业的合资热潮,有专家认为,这是跨国商用车巨头全面渗透中国市场的一个信号。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国产品牌短期内无法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世界重卡巨头试图快速占有我国重卡市场的目标已十分明确,他们急于通过与国产品牌合作的方式,共同分享这块香甜的蛋糕。


    不错!老外们的如意算盘打的真是够好。


    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重卡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了10%以上的平均增速。即使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8年,我国的重卡产销同比也增长很大。其中,7吨以上的货车产量已占全球中重卡产量的29.7%%,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2009年,我国的重卡市场依旧保持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全年产销重卡63万辆已成定局,较去年依然有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然而,这一轮的增长还仅仅只是个开始。有专家表示,如果企业放量生产,今年我国重卡即便是生产80万辆也不是一句空话,当前,中国重卡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早已超过了100万辆。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未来几年内,依旧会有大量的工程建设,这更加催生了重卡市场走向繁荣。


    鉴于此,老外们也笃信,这个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当前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几年之后,这个市场对重卡的需求就将超过100万辆,这个庞大的数字超过了欧盟与美国两大市场的总需求。虽然,他的土地面积仅仅只有欧美两大市场的一半。而就在眼下,中国物流体系、高速公路网、大型运输体系以及各种工程如火如荼的建设,同样也在给他们传递了着他们判断正确的信息。
 

    不久前,当中国重汽与曼合资的消息获得认可之后,有媒体同仁问潍柴动力掌门人谭旭光如何看待此次双方的合资,言简意赅的谭旭光一语道破了玄机。他反问记者,“你应该看看曼公司在中国得到了什么?”


    不错!正是由于他们看到了中国重卡市场的未来,以及这个市场让他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他们才会垂下高傲的头颅,来中国寻求市场。毕竟生存与发展远比面子更重要。而在以往,他们总是固执己见。


    其实,让他们降尊纡足的还有他们自身市场的失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下,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幅下滑,市场购买力迅速下降。鉴于此,更多的国家希望采购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而价格高昂的欧美重卡产品总是超出了他们原本紧巴巴的预算。鉴于此,巨头们的产销也就屡遭重挫。以著名的曼公司为例,2009年,曼重卡的产量减少了30%,停产接近60天。而相比较他们的主场,中国的重卡市场却是冰火两重天,虽然也遭遇寒冬,但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市场却迅速回暖,两种不同的境遇,让以往这些对中国汽车市场不屑的老外们最终改变了他们固执的看法。

 

     中方将提升技术与管理的水平
    但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外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中方企业同样对老外也有所企图。


    与乘用车合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的是,中国本土的重卡品牌占据了绝对地位。东风、一汽解放、重汽、北汽福田、陕西重汽等重卡品牌,尽管在研发能力、制造工艺上,中国重卡与欧美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客观而言,这些价格只有国外重卡三分之一,占据国内整个重卡市场95%份额的自主品牌在技术上却依然遭遇了瓶颈。


    与世界重卡巨头的最高水平相比,技术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此外,中国重卡企业还在管理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从2009年几起颇受关注的中外合作项目来看,中方看重的正是外方在整车及发动机技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如,电子控制技术不仅是国内卡车企业在排放标准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也是目前国内卡车企业普遍存在的软肋。对于渴求先进技术的中国自主品牌卡车来说,一旦获得外方支持,突破了技术瓶颈,再加上对国内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本土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推出的产品势必会更具竞争力。而随着海外市场的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低廉重卡产品青睐的海外市场也迫切需要中国重卡产品的升级换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admin  纠错
返回首页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咨询中心 返回顶部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谭旭光:持续引领行业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10月13日,山东重工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业绩预喜公告,各业务多... 详细>>
谭旭光:我更期待着中国重汽迈向世界一流
10月13日-14日,谭旭光在济南中国重汽总部主持召开中国重汽集团2023年前三... 详细>>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卡车之友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卡车之友资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