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评论

单车型均产量极低 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堪忧

日期:2016-07-13     来源:卡车之友     作者:张久英

日前,在中汽协信息发布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发布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的报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散、乱问题需引起重视,同时披露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包括客车和专用车在内的新能源商用车单车型平均产量极低。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 吴卫.jpg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 吴卫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全责投向,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了研究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2015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上半年,产销同比增速近1.3倍。涌现出一些掌握先进技术、竞争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等企业。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重点领域,并发布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并力推进整车控制系统、车身和结构轻量化、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先进动力电池和系统集成、高性能纯电直驱和增程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产业化。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jpg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


为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发展,201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至2016年6月核准2个新建独立法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


同时,该报告还特别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散、乱问题需引起重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受到各方关注,社会投资意愿较强,但盲目发展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具备产业基础,也缺乏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但热衷新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和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

 

中汽协信息发布现场.JPG

中汽协信息发布现场


整车方面,国内目前已经超过20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涵盖了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领域,但产品质量、安全性、核心技术等方面总体上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企业技术研发持续投入不足。在累计已经获得生产许可的4000多个新能源汽车车型中,实际投产的车型仅占总数的1/4左右。2015年全年仅有140多个企业的1300多个车型实现销售,企业平均产量约为3000辆。


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量产少,大部分企业产品投产率较低,技术水平不高,持续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2016年1-5月,100多家企业共生产车型超过700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约150辆。其中,新能源客车企业近50家,涵盖车型47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为55辆,排名前10的新能源客车企业平均产量近2000辆;新能源专用车企业50多家,涵盖车型140多个,单车型的平均产量仅为20辆;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共30多家,涵盖车型90多个,单车型的平均产量仅为800辆以上,排名前10的乘用车企业平均产量接近7500辆。


动力电池方面,经调查,19家主要车用动力电池企业生产能力2015年已达到305亿瓦时。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为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约为200多家,系统企业约为300多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缺乏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为导入技术生产,实际产能利用率较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持续发展风险较大,产业散,乱问题突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最后强调:“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企业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新建新能源汽车项目,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方面要切实注意防范”。


出席此次发布会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则特别指出:“在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不错,但行业散乱、盲目投资问题存在,应该引起各方重视,防范风险。


                                  

  • 【责任编辑:卡友】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