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评论

重卡安全防护装置急需加强

日期:2016-11-10     来源:提加     作者:cooling

卡车司机长年累月在路上奔波,行车安全看的尤为重要,大家选购车辆都会关心车辆的安全配置如何,这些都是围绕车内人员考虑的。例如驾驶室碰撞后移、高强度龙骨驾驶室、侧面防撞梁等配置都是现在国产卡车的卖点。而在交通事故中,除了自身会好受到伤害,更受伤的还有“第三者”。


卡车高大威猛拥,司乘人员所处位置较高,和行人或者乘用车发生碰撞之后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行人和小轿车在重型卡车面前脆弱的就和纸一样。据统计,中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口中,几乎有25%为行人,卡车司机在路上行驶除了要避免自己发生意外,尽可能保护第三者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jpg


强制规定前下部防护装置必须有
卡车和一般小轿车的区别在于离地间隙较大,车辆最底部的保险杠离地面的距离可以轻松钻入一个成年人,部分保险杠离地间隙高的车型更是可以让一辆小轿车钻入卡车前方。为了减少碰撞时对行人的危害,需要防止遭遇碰撞的行人被卷入车底造成二次伤害。


2011年5月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GB26511-2011)。标准适用于N2类(大总质量超过3.5t,但不超过12t的载货车辆)、N3类车辆(最大总质量>12t的载货车),这意味着轻卡以上级别的车辆都必须符合此项国标要求。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中对车辆前下部防护装置有详细的规定和审核标准,防护装置一般都是一根横向布置的钢梁,N2类车辆要求这跟钢梁断面高度不小于100mm,N3类车辆不小于120mm,且离地间隙不可以大于400mm。


标准发布会并没有在当年马上实施,而是有一个过渡期,新车型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在生产车型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所以从2014年之后市面上陆陆续续可以看到在售车保险杠下方还多了一根类似防撞梁的东西,那个就是前下部防护装置,2015年之后售卖的车型基本都标配前下部防护装置。由于长的和防撞梁很像,不少人误以为那个是防撞梁,包括某些媒体都有犯类似错误。


然而,出于安全角度考虑的这个前下部防护装置被很多车主不认可,大部分人反映的问题都是说前下部防护装置离地间隙过低,空车离地间隙400mm,满载之后离地间隙只有350mm左右。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都有,走南闯北的卡车司机驾驶着卡车运输货物会遭遇许多不同的路况,遭遇坑洼路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离地间隙较低的前下部防护装置很容易发生刮蹭,这点让大部分人颇为无奈。因此也导致一部分司机将车辆上牌后拆除了前下部防护装置,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除了防止行人、乘用车钻入车底,在碰撞时减少冲击的危害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车型前面罩几乎都是塑料件,前面罩、保险杠等都是这种易破碎的材料,一方面是为了车辆轻量化需求,更好设计造型,但是也有保护行人的作用在里面。


形同虚设  侧防护装置多是样子货
前面提到过,卡车整体离地间隙较大,车辆转弯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内轮差,由于内轮差的存在,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车辆越长内轮差会越大。一时疏忽,行人很容易被卷入到车底,这就要求车辆必须配有侧防护装置。


早在1994年国家就颁布了GB11567.2-1994《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标准,2001年又在原标准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颁布施行了GB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2004年出台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按照这些强制标准要求,对于防护装置应该达到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6年,公安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机动车安全防护装置和反光标识等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公交管[2006]161号),现在全国都在使用的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三号修改单。三号修改单明确规定了强制安装防撞装置的车辆范围是所有在用的货车,新旧车辆都在强制安装范围之内。


既然各项法规都有强制安装,为何还说侧防护装置大都是样子货?这就要具体到不同车型来说。牵引车轴距短,零部件安装紧凑,底盘两侧基本都布置的满满当当,已经相当于是有防护装置,部分车型还会配备侧裙板、侧护栏,牵引车的防护装置都还是到位的。


而载货车、自卸车等车型轴距长,车辆侧面拥有不少空隙,这一类车型就需要侧防护装置来保护行人安全,然而汽车生产厂商出厂的产品都是二类底盘,底盘上面是没有侧防护装置的。制作侧防护装置这项伟大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制作货箱的上装厂身上,他们会在制作货箱的时候把车辆的侧护栏做好,那就成了侧防护装置。没有验收标准,看着像样就行了,质量好坏全看焊接的工人心情与手艺,这种侧防护装置的可靠性不言而喻。


半挂车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外观符合车辆公告要求,就能拿到合格证上牌,没有人去监管侧防护装置设计安装是否合理到位。特别是现在随着治超愈来愈严格,车辆轻量化成了头等大事,挂车大梁都敢打孔减震,侧防护装置偷工减料降低重量又算得了什么呢?


重灾区后防护装置最致命
车辆前部防护装置,原厂出品,保质保量;侧面防护装置,虽然质量略逊,不过侧面直接碰撞车辆的概率还是较低,防范行人与自行车钻入也足够;最惨的是车辆后部,后防护装置质量和侧面一样差,被追尾的概率却不小。大梁后下部除悬挂备胎外,基本上没有遮拦,追尾时后面的小轿车非常容易钻入卡车底部,几乎所有的小汽车气囊触动装置都在车头前面,只有正面撞击时气囊才会弹开,所以小汽车追尾时如果钻入大货车的尾部,气囊不会被触动。轿车内司乘人员头部高度和卡车货箱底部高度几乎一致,一旦追尾,卡车货箱就会撞向人的头部,这种情况下轿车上驾乘人员的生还率......网上随便一搜都能找到不少追尾大货车导致人员伤亡惨重的案例。


与侧防护装置不同,厂商生产的二类底盘车型基本都是标配后防护装置的,车辆公告上也都有注明防护装置部分参数,车辆上牌防护装置都必须符合公告要求。随便选了某企业生产的一款载货车公告参数,“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材料材质为Q235,后防护离地高度为500mm,断面尺寸长×宽为:140mm×46mm“。


公告中只对防护装置得而连接方式、材质、离地间隙及尺寸做了要求,其中可钻的空子太多了。例如螺栓连接,选择何种强度的螺栓?连接在底盘什么部位?材料的厚度用多少?支撑方式选哪种?这些都是随便都能想到的问题,按照这个要求做出的防护装置只是为了上牌,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不同车企生产的车型后防护装置质量也因此参差不齐。


挂车更不用说了,生产管理更为混乱,各种杂牌小厂出品的挂车数不胜数,凭借低廉的价格拥有不少市场,后部防护装置简陋的让人不忍直视,挂车尾部仅一片薄薄的后保险杠,连斜向支撑,轻轻一磕就碰坏,车主也懒得修理。


卡车在大部分眼中还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工具只要能正常运营就行了,外观赃物,防护装置失效都不影响车辆正常运营,只要车能跑就绝不轻易去修缮。很多人不认可行人保护,不愿意自己花钱去改善车辆保证他人的安全,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种淡薄的安全意思是必须要得到提高的,在交通事故中减轻伤害是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想象一下,你驾驶的卡车被一辆小轿车追尾,如果你的后防护装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后车的司乘人员也许就能幸存;反之后防护装置只是一个摆设,小轿车上司乘人员伤残严重甚至死亡,那么这单交通事故处理起来是否会更加棘手呢,作为交通事故的另一方,即使没有责任也会被耽误更多时间。


也请车辆生产厂商为了第三方的安全,在防护装置设计上多用点心,一点点多余的付出也许能挽救不少人的性命。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一辆半挂车过十字路口被闯红灯的轿车飞速撞到挂车侧面护栏上,挂车护栏几乎毫无损伤,小轿车安全气囊弹出,救了小轿车驾驶员一命。不期望所有车辆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只要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固好自己车的侧面、尾部防护装置就行了。


                                  

  • 【责任编辑:小编辑】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