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评论

转型升级 商用车轻量化如何走?

日期:2017-04-12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佚名

27.jpg

 

轻量化,一直是近些年汽车圈尤其是商用车圈儿的热点。商用车轻量化在近两年发展迅速,特别是新GB1589实施以及后续多部委联合开展的限载限超治理行动后,商用车轻量化的大趋势更加明显。


近日,由中信微合金技术中心和上海易贸商务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轻量化物流商用车(货运装备)技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会上,专家们就政策与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等展开了热烈讨论。那么,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咖们的精彩观点吧。


政策解读类
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顾问陈一龙:政策加速公路物流车辆结构调整


陈一龙列举了近年来一些商用车、物流等的相关政策:


2015年8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建设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已经开始。


2016年,新GB1589及其配套措施公布,超限超载等行为将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将可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2017年2月,3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运用信用手段联合惩戒。


陈一龙表示,物流发展规划与超载超限治理,对公路物流车辆提出了新的需求,为重型载货汽车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马鸣图:新法规是商用车轻量化的驱动力


马鸣图表示,新GB1589-2016正式发布是商用车轻量化的驱动力。作为强制性法规,新GB1589-2016对整个的商用车运输费用、 轻量化等各方面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该法规对相关道路车辆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定,道路车辆严格按照规定设计,使得超长超载以及违规制造的车辆能够准确划分。


中信金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爱民:三管齐下推动公路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郭爱民表示,新GB1589的实施以及后续多部委联合开展限载限超治理行动,标志着超载将逐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这既是公路运输行业的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每年会带来数千亿新增公路运输装备的生产制造,对整车企业、挂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原材料企业均是重大利好。挑战则是,限载限超的同时会造成运力不足、物流企业成本提高、CPI上涨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郭爱民指出,中信金属提出了通过轻量化货运装备的开发应用提升物流车辆装载效率、通过互联网物流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来降低物流运输空载率、通过甩挂运输的应用提升物流周转效率,进而三管齐下推动公路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技术类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汽车领域负责人、高级经理路洪洲:铌轻量化钢制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路洪洲表示,铌轻量化钢制解决方案具有较高性价比,采用结构设计、工程分析、制造工艺优化以及高强度钢应用等都可以达到较好的减重效果,提高装裁率。车架、上装、挂车、悬架、桥売、车轮、驾驶室等也保有一定的减重空间。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研威:轻量化是目前重卡行业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张研威表示,由于混合动力、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困难重重和前景不明,轻量化成为目前重卡行业节能减排最现实而又最有效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新GB 1589颁发及公安部按照此标准严格治理超载行为以来,市场对于轻量化车辆的需求极为强烈,车辆自重的降低,会给用户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目前卡车轻量化的途径主要有:新材料应用、产品结构优化、新工艺应用等。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底盘所所长李军:对每一项轻量化设计都要有严格的流程管控


李军表示,轻量化设计带来的好处固然很多,但在车型设计过程中,如果盲目追求轻量化,也将给车辆带来功性能设计风险和故障隐患,所以对每一项轻量化设计都要有严格的流程管控。通过严谨的开发验证流程以及多种轻量化设计手段,产品配置及性能将越来越合理化。逐步趋向完美的轻量化设计,会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梁山中集东岳车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宏帅:高强度钢仍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轻量化材料


许宏帅表示,高强度钢作为传统材料在专用车轻量化的大潮中是不会被取代的:


首先是使用高强度钢可以有效减轻整车自重,获得更强的承载能力,符合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时代潮流。


第二是提高安全性能。先进的高强度钢在强度、抗腐蚀性方面具有优越性。


第三是与镁铝合金、工程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相比,高强度钢成本低、采购容易、性价比高,后期使用维修方便。


                                  

  • 【责任编辑:张东旭】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