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法制日报:货车拉客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日期:2018-07-19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何勇海

连日来北京大雨,不少市民反映早晚高峰出行时,打出租车或网约车等待时间较长。其间有网友另辟蹊径,在一款提供运送货物名为“货拉拉”的APP上打货车。记者探访发现,确有一些“货拉拉”司机在载客接单。“货拉拉”载客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争议(7月18日《北京青年报》)。

 

546262.jpg!601.jpg


“货拉拉”载客不只发生在北京。前一阵全国多地暴雨,不少网友在社交群、朋友圈吐槽打车难,并晒出预约“货拉拉”乘坐上班的截图,还附带了与司机的对话:“货呢?”“没货,我和女友就是货。”让人啼笑皆非。据说这一“神操作”还引发网友争相模仿,这一现象在受到关注的同时,有必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客车拉货、货车拉客 属于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
客车拉货、货车拉客,早就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货拉拉”载客无疑涉嫌违法运营。因为它们已变身为网约车性质,根据北京市对网约车的管理规定,开网约车的条件为“京人京车”——驾驶员须为北京户籍,取得北京核发的驾驶证;车辆应符合提供载客运输服务基本条件,经北京市公安部门年检合格,已购买营业性车辆的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具备北京市车辆号牌。而“货拉拉”的构成人员与车辆相对复杂。


网络货运平台监管纯盲区 形成混乱局面
对“货拉拉”的监管,目前许多地方都比较滞后或者监管存在盲区。前不久,一家上海媒体的记者经过调查披露,在上海,“货拉拉”等网络货运平台对加入平台的司机资质审核形同虚设,记者使用他人行驶证居然能顺利过关;还有唆使非营运客车改成全拆座营运货车,大量社会车辆汇入平台……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应该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此混乱的“货拉拉”再变成“人拉拉”,只会给监管造成更多不便。


“货拉拉”载客也存在安全隐患,给乘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车辆安全性能是根据不同车型、不同用途来设计生产的,在安全性能上,载人交通工具与拉货交通工具有着极大差异。比如货车除副驾驶座位可乘坐之外,其车厢内并未安装座椅,且缺少安全措施,载客的安全系数要小很多,若在货厢内拉人,很容易发生碰撞、摔伤。即使是面包车改装的货车,也往往把中间及后排座位拆掉,改造货厢,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不要追赶打“货车”的另类时髦
总之,“货拉拉”司机因“载客比拉货划算”“不用装货卸货,跑起来也快”而喜欢载客,乘客却不能追赶打“货车”的另类时髦。由于“货拉拉”运营混乱,平台管理相对不规范,监管存在盲区,乘客将“货拉拉”车辆当作网约车使用,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或将陷入维权困境。


将“货拉拉”车辆当网约车使用,乘客也有无奈,相同价格,谁愿意坐条件差的货车?“货拉拉”变“人拉拉”从一个侧面反映网约车更紧俏。有关部门在对“货拉拉”出台措施强化监管,严肃严厉打击违法运营时,也要直面网约车减少而造成的运力紧张问题。比如放宽网约车准入标准,增加网约车市场供应量,以缓解日益紧张的出行需求矛盾。当市民的出行刚需得不到有效满足,“货拉拉”也就有了载客的市场。


                                  

  • 【责任编辑:卡友】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