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冬来,回望即将逝去的一年,许多记忆深深浅浅留在了心底。这一年,市场跌宕,竞争加剧,高层变动……作为行业观察者,站在岁月拐角处的卡车之友网,安静地看着重卡江湖的纷扰,过往的人潮,带你继续回顾2015年中国卡车市场的整体情况。
令人难忘的,一定是最美好的!即将过去的2015年,对我们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来说,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吓死宝宝了——重卡动力迈过500+
336?380?NO!这些你熟悉的、大马力的代名词,正在迅速成为过去式。12月9日,陕汽在年会上发布了中国首个大马力德龙X3000黄金版重卡,宛如莱克星顿的枪声,就此掀开中国500+大马力重卡的序幕。在接下来的不到20天里,500+重卡悉数亮相重汽、解放年会,一度曾被认为难有作为的13升机,在刹那间粉墨登场。光芒的背后是几度磨刀霍霍,尽管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500+马力重卡更像企业实力的彰显,而非主流,可是风向标的地位已经言之凿凿。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表示,大马力的重卡的流行,意味着中国重卡正迅速与国际接轨,车辆的可靠性、经济性等关键指标表现更好。

此言不虚,没有选择在年会期间发布500+马力重卡的那些企业,早已未雨绸缪,布局组合:东风天龙与ISZ、福田戴姆勒与WP13、柳汽乘龙与YC6K13、红岩杰狮与cursor13,等等,正应了那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就连后进入者也是一早看准了大马力重卡市场的商机,力帆时俊拟在2016年6月推出的铂骏•天际的牵引车,将直接推出配备13升发动机、480马力的车型,而且不排除未来推出马力更大产品的可能。
不得不说,在这日感凉薄的市场上,任何一点值得温暖人心的希望,都值得众人拼将全力、誓夺先机。不过,在治超治限愈来愈严格的今日,在牵引车标载49吨、限重55吨的当下,诸位重卡制造商对动域的疯狂加码,是否能够如约为用户带来欣喜的收获,是否真能在这人人觊觎的蛋糕前得偿所愿,恐怕还是没谱的事。唯一有谱的可能是,龙吟浅滩终入海,大马力重卡门槛很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高下立现。
任性——高端重卡 不一样的烟火?
在这强调个性化的年代,那些缺少标签的作品愈来愈鲜人问津。于是,企业总希望打出一张什么不一样的牌来彰显自我,可不幸的是,他们经常会步调一致的打出同样一张牌,比如高端重卡。在竞争激烈的江湖中,每家企业都试图在这个细分市场分羹一杯,纷纷推出了代表作,可是其中又有几个能够真正称得上高端重卡,或者只是偷换概念配置高端的进阶版重卡?

时光的沙漏会将一切嘈杂抹去,如今耳熟能详的依然是,东风的天龙旗舰、重汽的汕德卡T7、解放的J6、陕汽的德龙X3000、福田戴姆勒的GTL等。即便是这些炙手可热的“天子骄子”之中,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向国际仍有待时日。“总体而言,中国高端重卡的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可在细节上的表现却还是让人失望。这些产品是目前市场上整体比较到位的产品,但与斯堪尼亚等国际品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位人士表示,不论整车配置和装调水平是否已经满意达标,人性化的内饰设计仍然是国内高端重卡的共同软肋。比如驾驶室两个卧铺的利用率到底有多高,比如储物空间位置是否合理、是否配有内灯,比如一些个头较矮的驾乘人员行驶中的视野和上下车的便利性,等等。
对比过去,中国重卡制造商已沉稳内敛许多,更加务实而以用户为中心,不再盲目追求吸人眼球的噱头,然而在高端重卡领域,终究难敌内心冲动的欲望。不能潜心产品的致命结果可能是犯下低级错误,卡车之友网记者曾在走访市场时听闻某品牌高端重卡批量故障的事实,即便售后才及时得当,也不由得让用户发出了“我买我累,他卖他亏”的沉重感慨。
目前,各家的“高端”牌无一例外地成为攻城略地的利器,是当仁不让的销售担当。战争才开始,结局却可能早已写定。到底是为长远打算力求有所作为,还是只为争名夺利图个热闹,将决定最终是将高端重卡开成荼蘼一片还是昨日黄花。
怪我咯——蛋糕变小后的明枪暗斗?
沧桑的2015年即将匆匆撤去,人人一脸憔悴,大抵没有几家企业能交出一张喜上眉梢的成绩单。尽管行业难逃两位数的大降,可是前11月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重卡市场前5家企业销售总量集中度约为82.9%,前10家企业销售总量集中度约为97%,较2014年有所上升。尤其是对市场贡献率最高的细分车型牵引车,前五家市场集中度达到89%,明显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牵引车市场门槛相对较高,是重卡大佬们的寡头游戏。可笔者认为,如今的集中度加强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变化已远非几年前的光景。如果说早年的重卡企业还是和气生财、有福同享的中国一家亲,只要能抡起大斧总能各自占山为王、过好日子;现在则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到了甩开膀子露真本事的危机关头了。这时候,考验的是真正的内功,是造车的底蕴、创新的勇气和谋划的魄力,而不再是看准形势,玩个整车组装、概念植入之类的投机取巧就可以蒙混过关。君不见,再闹腾的后周时代不也进化成战国七雄最后归为秦王的大一统吗?
如此一来,再去看目前的重卡十强阵容不由得感到几分尴尬。落听五强席位的几家企业当然无不各有所长、众志成城、志在必得,而后五强则是进退维谷。江淮重卡尽管数据不差,降幅低于行业水平,市场份额有5.7%,可是它抢来的蛋糕明显都是小弟们的,大哥们的香饽饽它一点也没分着。日子最难过的莫过于两位曾经的明星,叱咤一时的红岩2014年还以第七名之姿存有2.5万台的销量,今年却大跌61%年销量勉强维持在8000台左右;回天乏力的北奔,比肩红岩1.6%的市场份额居第九。即便数据尚未直接陈述显山露水的变化, 实际2015年重卡集中度比以往更能说明,第六位以后的参与者与五强的竞争差距进一步扩大,留给小弟和新兵们的机会越来越少。并不是大佬们仗势凌人,而是那些五光十色的产能泡沫终将破灭,只是率先在何处破灭?
WHAT ARE YOU弄啥呢——新能源卡车的春天来了?
传统车市遇冷,加之节能环保日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寻找其他途径率先占领制高点,成为不少企业绸缪未雨的战略。陕汽在天然气卡车领域的提前布局,使其尝到甜头,即便各家纷纷跟进,亦难改陕汽在天然气卡车市场一枝独秀的形势。驶入蓝海成为唾手可得的成功捷径,随着油气价差缩小,2014年下半年天然气遇冷,新能源卡车成了香饽饽,电动、混动卡车从梦想照进现实,也为一些企业提供了打擦边球的好机会。比如比亚迪,推出T系列和J系列的纯电动卡车,其环卫清洁车型已经走上了北京大小街道。据悉北京环卫集团将以新能源动力清洁车逐步取代燃油动力车。

此波行情当然不可能为一家独享。对比在新能源卡车领域捭阖数年的陕汽、中国重汽等,比亚迪只能算牛刀小试。中国重汽已经有7.5吨级的纯电动物流车和80吨级的纯电动码头牵引车;陕汽尽管力沉天然气卡车,但5年前便推出了纯电动港口牵引车;备受行业大势冲击的华菱,开始投入混合动力卡车前期工作。尽管新能源卡车被诟病续航里程短,可是在相对封闭的区间如港口、市政道路上运营,仍有可取之处。不过笔者认为,相比天然气等替代性能源卡车,以纯电动和混合电动为驱动的新能源卡车在短期内难有作为,作为前瞻性的技术研究以及业务补充尚且不错,要是希冀通过这条路来一场“奇袭”,未免有点痴人说梦了。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