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用车

世界第一的挂车公司是如何造出最先进挂车工厂的?

日期:2017-07-10     来源:中集集团     作者:佚名

今天,有家媒体这么评:中集车辆在世界十大挂车品牌中排名第一。事实上,早在2015年,北美知名商用车运输研究咨询机构——ACT Research 公司以及全球半挂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Global Trailer》就评过,而且这个记录,中集车辆已保持了3年。现在,中集车辆还造出了最先进的挂车工厂,让我们看看《今日中集》2016年底的一期文章,了解最先进的挂车工厂是如何诞生的?


这是一个创新打败经验的时代,没有意识到这种发展趋势的企业,最终有可能会被时代抛弃。所幸,中集车辆的制造技术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升级探索已经开始。


两年前,当中集车辆集团技术总监申建文和李晓甫博士接手筹建“灯塔项目”时,并不知道两年后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中集车辆的技术升级宏图已清晰在目,用汽车的生产工艺改造半挂车的制造技术,生产方式逐步走向柔性化和数字化,让中集车辆的挂车技术领先全球。2016 年,“灯塔工厂”的首批产品远输美国,已经让行业惊艳。


“这是中集车辆‘2025’的探索之路。”中集车辆集团董事总经理李贵平说,“‘中国制造2025’的希望在企业,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先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眼光和使命,那将是失职的。”


共识:技术前所未有的重要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无数生死更迭的故事告诉世人,经验在这个时代的分值直线下降,而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却在很多场合突如其来地打败经验,将先行者拍死在沙滩上。


中集车辆集团总经理助理石文说,“技术创新在今天的中集车辆集团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中国正逐渐失去人口红利、原材料红利等各种成本优势,一旦全球化趋势将这些优势拉平,那么中国产品的地位将是危险的,建立技术壁垒才是最为重要举措。”

 

1.jpg


在李贵平的战略规划里,中集车辆更高阶段的全球化是在全球均衡布局上合理配置全球优势资源,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将靠数字化技术提供的强有力支撑。这是中集车辆集团管理层近年来形成的共识。


当然,中集车辆一直对技术改进和升级非常重视,近几年来一直在努力改进各类产品的技术性能,所生产的黑牌车、银牌车、绿色环保车等产品,也曾一度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欢迎。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集车辆是从集装箱产业的优势中脱胎而来的,在制造理念和生产方式上,基本沿习着集装箱标准化的规模生产方式。但随着对半挂车市场和半挂车技术认识的逐步深入,中集车辆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半挂车产品决不是简单的“将集装箱装上轮子”那么简单。中集车辆集团技术总监申建文通过多年的技术实践,他提出了“要用生产汽车的方式生产半挂车”的技术理念。其中的精髓便是,产品的创新不再来自整车,而是来自零部件的组合创新,要用高精度的零部件组装半挂车,这便是模块化的制造方式。如果再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既可实现产品制造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又可实现个性化产品的定制要求,这便形成了“柔性化生产”的特点。


深圳中集专用车公司总经理蒋启文表示,我们是在延续企业下一个30 年的生命。不变革,就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2.jpg


在中集车辆集团的共识之下,2014 年“灯塔项目”开始探索。最初的设想是建立全球供应的零部件工厂,用模块化的方式生产整车部件,再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运送到各地灵活组装。而这种探索正值德国“工业4.0”的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概念的兴起,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陆续提出的时间。制造业升级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各国专家们甚至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这次革命中,世界将迎来数字化生产的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时代的到来。处在这种技术升级的浪潮中,中集车辆的数字化探索也紧跟着国家战略和世界潮流,并不断地从中汲取着各种营养。“灯塔项目”自一开始也在探索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从德国的西门子、英见等公司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恶补似的学习和消化。李贵平总经理回忆说,“我们确实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结果,但我们知道这是个方向,我们必须探索。那就让子弹飞起来,灯塔就是方向的意思。”


成果:“灯塔”的效应已初显
可以说,“灯塔项目”的探索既充满远见,又务实接地。


根据中集车辆灯塔项目组长李晓甫博士的描述,这个投资数亿的项目有着完整的系统规划,支撑它的是三根柱子。左边是模块化的工业设计,右边是自动化的物联设备,中间是连接二者的信息系统。

 

3.jpg


简单理解就是,首先在对半挂车制造的深度理解中,研究设计出能够满足各类产品需求的模块,以供灵活组合。据介绍,目前“灯塔项目”已初步研发出8 套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基本可以满足美国市场所有骨架车的需求。深圳中集专用车公司总经理蒋启文介绍,专用车行业的模块化设计极具挑战性。因为,要面对全球市场。但半挂车不同于轿车,由于各国道路运输标准规范不同,各种类型的半挂车功能差异很大,将所有品类的车辆全部纳入模块化,并实现标准化,这需要在行业多年的沉淀。


其次是引进一套具有互联互通功能的自动化切割、上下料、焊接、喷涂等工艺的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根据互联接收的信息指令,完成一系列生产动作,并且能及时反馈自身的生产状况。目前,灯塔工厂已引进44 套这样的机器人,能够替代约45% 的人工,且工艺的标准化和产品的精度要高于人工,生产效率可提高66%,物流效率提高90%。中集车辆灯塔项目组长李晓甫博士介绍,“机器生产的好处就是将经验和流程固化,减少随机性,也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同时,即使从人文的角度讲,这些设备大多完成的是粗重活,本身就是把人力从这些笨重危险工况中解放出来。”


再者便是连接设计与生产设备的信息控制系统。这套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打通,其中核心的是PLM 和MES 系统,再加入外接的ERP 系统,通过运转调试和信息的无缝连接,整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将极大的提高。所谓PLM 系统,就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把所有的模块化设计工艺装载其中,就像一个数据库,任何一个产品订单信息的到来,PLM 系统就会根据订单信息,在数据库中自动调取所需的模块化工艺,然后将这些产品的工艺信息输送到MES 系统中。MES系统是制造执行系统,它可以调配所有的自动互联调备,组织安排生产,最后输出完成品。


在灯塔项目的规划里,如果三根柱子建设完成,那么整个“灯塔工厂”将是一个全透明的自动化、数字化车间,所有的生产流程在管理者的电脑中一目了然,生产过程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清晰地追根溯源,及时解决。

 

4.jpg


这个“灯塔工厂”还值得一提的是,它创新性的将“电泳”+“喷粉”的KTL技术引入到半挂车行业。目前,这种技术普遍应用于乘用车行业,但在全球半挂车行业的应用还是凤毛麟角。“灯塔工厂”克服了技术上的难题,将全套系统应用到工厂的涂装生产线上。相比于油性漆,这种工艺的VOC排放为零,对油漆的利用率可从40%提高到90%;而相对于水性漆,又可降低40% 以上的制造成本,而且产品的涂装品质成倍提高,保修期限可由现在的5-7 年提高到10 年之久。


目前,“灯塔工厂”已正式投产,自动物联设备正处在“爬坡调试优化阶段”,整条生产线正在针对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实时解决和不断地提高其运行效率,信息系统也在紧锣密鼓的研究推进之中。令人欣喜的结果是,灯塔工厂的产品从2016年7月份开始,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得到了当地的行业一致认可。美国CIE 公司CEO Frank总是逢人参观时便夸赞灯塔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下料切割精度、油漆耐磨性,还是在产品表面光滑性上都是更胜一筹。有着“技术崇拜”情结的美国人、日本人等来到工厂参观,也是立即认可中集车辆的行业领先者地位,甚至有人惊叹“我们这是在重新定位行业”。目前,每年3万套部件的生产规模,基本可以满足美国骨架车市场的需求。

 

5.jpg


不过,灯塔工厂的雄心远不止于美国。深圳中集专用车公司总经理蒋启文表示,“美国只是存量业务市场,而灯塔工厂所要瞄准的是未来的增量业务市场,包括全球标准最严苛的欧洲市场,甚至是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未来:从灯塔到麦哲伦
“灯塔项目”的探索最初还是基于现实的市场需求,并且有美国的成熟市场需求作为支撑,以“供应零部件”作为最主要的目的。从技术升级的某种程度上说,最开始的“灯塔项目”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但在制造技术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中,赋予了数字化的技术使命后,使中集车辆对下一步技术升级方向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于是,就有了“数字化教导车间”的诞生,中集车辆将其命名为“麦哲伦计划”。这意味着在有了“灯塔”对未来的照耀后,中集车辆看清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便在“麦哲伦”的领航下,一条新的航船将朝着未来新的彼岸乘风破浪,去摘取更多的未知成果。

 

6.jpg


在中集车辆集团董事总经理李贵平看来,这个“数字化教导车间”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技术探索。由于灯塔项目投资数亿,探索成本很高,同时,对现实市场实现的依赖也会很重。但投资较少的“教导车间”更像一个实验室,可以进行各种实验的碰撞,承受各种试错的风险。但最终如果成功,就能马上复制应用到中集在全球多个同类型的生产线上,成果值得期待。


按照李贵平总经理对未来的设想,未来5 年,中集车辆计划在数字化技术升级方面投入10-15 亿人民币,对现有的产品生产线全部做数字化的内涵升级。中集车辆将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探索,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在同样资源的情况下,有望让中集车辆的产值翻番。同时,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提升。


                                  

  • 【责任编辑:张东旭】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