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交流

告别燃油时代?“全球零排放与全面电动化”步伐加快

日期:2019-01-13     来源:卡车之友网     作者:小编辑

在全球范围实现零排放与全面电动化,这的确是一个宏伟的梦想,然而这也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理想对策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着手推进能源消耗最为突出的汽车产业革命,由化石能源产品向清洁能源产品转型。

 

image001.jpg


2019年1月11日~1月13日,以“汽车革命与交通、能源、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期间,1月12日上午召开的“全球零排放与全面电动化大会”不仅集中了中国汽车产业传统力量,还邀请了造车新势力代表,以及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分别就“全球零排放趋势与产业变革”和“电动化实践与综合效应”,疏理产业政策,分析现状,以及亟待解决和问题,展望未来之路。

 

image003.jpg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主持会议


以下是内容来自部分演讲嘉宾会议记录:
第一部分:全球零排放趋势与产业变革

中石油研究院一份报告发出预警,“2018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突破70%,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来自欧盟的消息,欧盟交通到2050年将会进行全面的去碳化。

 

image005.jpg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亟待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
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要评估这次汽车革命影响的深刻程度,就要跳出电动汽车的局限,放眼未来的能源、交通和城市;要充分获得汽车革命造福社会的效能,就要将未来的汽车、能源、交通、城市看作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来部署、规划和推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电动汽车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使电动化与新能源对接,并把电动化的全产业链放在绿色化的基础之上。可以预期到2025年前后,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驱动电动汽车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以日益加快的步伐走向零排放公路交通。


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支持,产业链的调整和改造,标准法规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而每一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放开市场,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一个应有的预期,是推进汽车革命走向成功的牛鼻子。

 

image007.jpg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
交通领域绿色革命方兴未艾,电动化大势所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018年完成销量大概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50%。这样推算下来,“十三五”末500万辆的发展目标有望实现突破。


2018年11月份,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大幅度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的产品质量,加快完善充电标准体系,全面优化充电基础布局,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加速提升充电运营服务的品质,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在2019年,国家能源局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相关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扎实组织推进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我们考虑有这么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是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第二,加快推动先进的技术研发,加快柔性充电技术推广应用;第三,推动充电服务平台的整合发展,积极发挥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等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在各运营企业信息平台基础上,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推动国家级服务平台的整合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充电服务。

 

image009.jpg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双轮驱动发展新能源汽车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进入向高质量发展的2.0时代。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2.0时代?我想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相互融合。


全面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双轮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内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汽车动力变革,持续降低燃油车比重,不断深化电动力对传统燃油动力的替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智能化赋能,借助电驱动系统带来的便利,推动底盘、车身全面电动化,以全车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实现整车的感知、计算、通讯、控制、执行与交互,让电动为智能提供便利、让智能为电动拓展空间。


双轮驱动使新能源汽车不仅在技术上更具纵深,也让这一新的物种更贴合全新时代的消费者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借助消费市场巨大爆发力,更快、更有效率的开展全面电动化。对内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对外推动全球零排放进程,构架我们绿色、智能、健康、美好的共同家园。

 

image011.jpg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30年,我们认为中国实现全面电动化是完全可行的
2018年,我国汽车整体销量在增长28年后首次下滑,但是电动车却保持60%左右高速增长,电动乘用车增速更高,达到80%,新旧动能实现转换,中国汽车工业正阔步走向百年一遇的历史变革期。其中,比亚迪电动车销售24.8万辆,同比增长近100%,连续4年全球第一。


综合多方因素,我们预计中国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爆发。为此,我国当前在发展电动车方面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制定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2030年,我们认为中国实现全面电动化是完全可行的。


2030年实现汽车全面电动化,对我国有多层次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第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石油与半导体是我国两大被“卡脖子”的产业;第二,治理空气污染;第三,承担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第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汽车全面电动化,是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有利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汽车强国梦。

 

image013.jpg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司长Artur Runge Metzger:欧盟交通行业在2050年将会实现去碳化
欧盟委员会刚刚发布了一个战略、一个愿景,电力到2050年它将会进行全面的去碳化,与此同时交通行业在2050年将会实现去碳化。


有一些交通模式还是可以看到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在航空领域。其他的领域,不管是铁路还是交通运输、还是货物运输,他们都可以实现到2050年全面的去碳化,当然对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意味着不同的结果。我们主要是关注于乘用车、货车以及卡车和巴士。货车和乘用车其实对2050年也是可以实现完全的电动化,还会使用氢能,也能够出现在我们的燃料平衡当中。对于卡车和巴士来讲,会有更加多元的燃料,包括生物燃料,还有电子燃料,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长期的2050年的去碳化目标,但是这比起今天来讲我们还是需要做出巨大的改变。

 

image015.jpg


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主席Anil Srivastava:积极参与电动汽车发展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4个都在印度,87%的碳排放都是来自于车辆。我们在21届和24次地方大会都作出了雄心勃勃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决定。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发电当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未来10年要达到超过50%。目前,对我们而言这是最具挑战的目标之一,也就是从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过渡。


 我们乘用车的渗透率在全球是最低的,当然,中国在这方面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我们每年消耗的量是12亿吨石油的能源,我们也有着非常有利的生态系统,我们也通过政府采购来加强这种需求。并且在需求和供给侧都采取了一些激励的措施,我们的各个邦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当中。

 

image017.jpg


英国交通部电动汽车设施部主任Tomas De Staic:英国到2040年所有的新车和货车都要实现零排放
这是特蕾莎梅总理作出的一个表态,我们要让英国走在零排放车辆设计和制造的最前沿,到2040年所有的新车和货车都要实现零排放。这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首先英国需要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当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英国现在是欧盟第二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我想这样一个趋势也将会继续存在。第二点也非常重要,就是我们要实现电动车的过渡,到2040年的时候所有的新车和货车都需要变成零排放。我们相信这样的目标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就是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合作起来,能够促进我们交通行业的一个变革。

 

image019.jpg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委员会委员Janea A.Scott:希望到2030年交通行业燃料的碳强度降低20%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之一,我们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加州主要的排放源都是交通行业,占41%的温室气体排放,我们有约3000万轿车,我们现在大概也有50万辆的燃料电池汽车,我们大概有430个将要继续推出。我们的石油消耗,汽油方面是156亿加仑、柴油38亿加仑,要想推动零排放汽车我们要做好相关工作,我们现在已经有1.8万个充电桩、有39个开放的零售加氢站。注意到我们的介绍当中有一些类似性。


在加利福尼亚41%的温室气体排放都是来自于交通行业,所以我们要做零排放汽车,这样才能够实现气候的目标,并且减少来自交通行业的污染。


从法规来讲我们还有一个低碳的燃料标准,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就是希望到2030年交通行业燃料的碳强度降低20%、到2020年要降低10%,所以说我们现在已经降低了3.5%,我们现在要实现这个目标也是可以预见的。我们总体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生产更多的零排放汽车,建立更多的充电设施,我们也需要执行更好的排放标准,也需要进行筹资,最后让整个汽车的造价能够更低,我们还会生产更多的加氢站,这样才能够最后实现零排放汽车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

 

image021.jpg


第二部分:电动化实际与综合效应
电动化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日益强大,同时也为上下游相关产业带来发展契机,促进产业变革。

 

image023.jpg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黎明:进一步加快推进青海由锂资源大省向锂资源强省和锂资源加工省份转变
青海省是中国西部一个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重要的省份,青海省的面积有72万平方公里,青海省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锂资源的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盐湖锂资源,已探明的锂资源占全球储量的40%以上,占全国储量的70%以上,这是支撑锂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青海省政府高度重视锂电产业的发展,就进一步加快推进锂资源大省向锂资源强省和锂资源加工省份转变,青海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的碳酸锂产能要达到12.5万吨,围绕这个发展目标我们制订了《青海省“十三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促进青海省锂电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持续加大对锂电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打造千亿元的锂电产业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青海省围绕电池隔膜、电解液以及其他锂电原辅材料的需求积极谋划,对接产业链,实施“天平工程”项目,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着力强化与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比亚迪、北京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密切合作,支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配套生产项目的建设,促使青海锂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image025.jpg


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批发量已经达到100.08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88.5%,增速超越了2017年,可见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持续保持良好。但是要全速迈入全面电动化时代,还需要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解除性能短板给用户带来的焦虑。电动汽车的主要短板就是续驶里程和充电的时间,当前以三元锂电为主要动力来源的电动汽车尚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政府补贴逐年下调,甚至取消的现实背景下,在单车价格优势的情况下,针对用户对性能会格外的关注,更加挑剔。


在政府补贴逐步取消,退出的今天,由市场无形的手去调节产业竞争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全面电动化时代,政府补贴将由普惠制向择优制转换,未来几年,补齐短板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着力点。天际汽车积极研发和推进固态电池、燃料电池迈向商业化,以创新性的布局,解决电动汽车技术短板,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image027.jpg


能源基金会(中国)总裁邹骥:全面电动化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时刻
 电动车的成功无疑会对整个我们全球产生影响,我们认为现在正是到了一个关头,就是电动车的全面电动化、交通的全面电动化是到了非常重要的时刻,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由环保政策的驱动来使我们的这种变革到来。


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特别是电动车的研究,电动车的研究推进是我们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的一个重点,交通项目又是我们能源基金会的一个重点,其实这里边道理非常简单,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保证中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保证中国在2050年的时候能够接近近零排放。现在《巴黎协定》的承诺是到2030年以前,我们预期应该是更早,2025年前后,就能够达到排放峰值,但是峰值之后我们的排放曲线能不能迅速下降,这个取决于这些最最重要的一个应该因素,就是交通的排放、交通的能耗。

 

image029.jpg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董事总经理Joachim Damasky:电动化形成汽车产业趋势
我们需要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相关方,同时还需要能源行业、需要电网,他们都需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来实现目标,其实欧盟在这方面设置的目标是最为宏远的,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另外,我们也需要有很多创新的举措,包括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燃料,不仅仅是乘用车,还有在整个交通领域,包括货车、卡车也都是需要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所以这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挑战,我们也需要更多电动车的推动,在9月份法兰克福的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车展上很多电动车都推出了,明年我想应该会有100多个车型都变成电动化。


                                  

  • 【责任编辑:卡友】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