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零部件

MAN技术引领新时代 成就中国卡车市场巅峰之作

日期:2015-01-05     来源:商用车之家      作者:陈曦

    日前,中国重汽集团在杭州举办了2015年商务大会。其旗下发动机制造企业杭州发动机携全系产品参展,而杭州发动机的MC05、MC07已经全线应用在中国重汽各大品牌之中。

 

z.jpg


    MC系列源自MAN技术
    MC05/07和MC11/13发动机是中国重汽利用MAN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出来,符合和中国卡车使用特点的发动机。


    MC系列整体式曲轴箱和缸盖,采用高强度的GJL-250合金铸铁和采用涨断连杆及CKS镀层的活塞环,有效降低了发动机零件的摩擦,升功率达到35 kW/L;曲轴箱经噪声优化设计,整机噪声小于97dB;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零件,实现轻量化。


    MC系列重量功率比仅为2.64kg/kW;排放达到“国四和国五标准,具备国六排放技术储备;燃油消耗为199-203g/kW·h,燃油经济性好。通过双击增压技术,MC05/07和MC11/13发动机在排放、功率、油耗上有更好的表现。

 

x.jpg
中国重汽MAN系列发动机概述


    今年7月21日至25日,四名MAN专家对杭州发动机MC系列发动机进行了产品审核,以高分通过审核。其关键在于MAN技术的发动机在进行000小时全速全负荷耐久性试验和3000小时SDL可靠性试验。


    MC系列发动机采用顶置直接驱动和滚子摇臂降低了发动机缸盖在运转时的震动和磨损。曲轴箱的每层独立设计让油和水完全隔离,不存在漏油现象,而且保证了发动机的冷却效果。集成化燃油模块博世燃油喷射系统和高压共轨设计充分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能。整体效果达到了MAN的技术总要求。


    在模拟当中,MC大量使用了蠕墨铸铁为材料的机身整体密封效果良好,提高整体的降噪性,既兼顾了硬度又达到了稳定效果。发动机能够在工作150万公里后机身没有变形,一般的国产发动机是1万公里需要换机油,而MAN技术的发动机只需10万公里进行更换机油,极大的满足了高负荷的标准。在维护的时间成本上进一步打破了国内发动机记录。


    MC系列发动机特点
    其中MC05和MC07发动机是中国重汽集团柴油发动机具有MAN技术的新型产品,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SCR排放处理技术,让整个机身较之以前更加小巧化,安装方便,同时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c.jpg
中国重汽集团柴油发动机具有MAN技术的新型产品——MC05


    MC05发动机中的MC05.18-40型号的最大马力是180(Ps),最大扭矩是700(N.m),适用于中型卡车或是牵引车。配有增压中冷和高压共轨技术,让发动机能够在高负荷的同时满足动力需求,另外是在抵挡的时候能够储备足够的新鲜空气,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来满足后面的增压中冷技术环节,提高车辆的动力输出。

 

v.jpg
中国重汽集团柴油发动机具有MAN技术的新型产品——MC07


    而MC07最大扭矩是1250(N·m),采用的是高压共轨的供油方式,配有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发动机的经济性和节油性,对于客车或是中型卡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旅游客车适配车型:8米至11米公交客车适配车型:9米 至 13.7米。


    MC11和MC13发动机适用于牵引车、油罐车等重型载货车,大排量和大功率满足了商用车高负荷的要求,同样拥有EGR废气处理系统和PMKAT的免维护防尘系统,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动力和颗粒物的吸入,达到了国四的标准。

 

b.jpg
中国重汽利用MAN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出来的MC11发动机


    MC11的发动机,六缸的直喷发动机带来了最可靠的动力保障,而且中冷增压装置高压共轨技术也同时移植到发动机上面,在各项模拟当中发动机的表现都是非常不错,MC11.39.30额定功率是287Kw,马力是390,最大扭矩是1900N·m,可以说经过调校后的发动机能适应多方面的环境和用途。

 

n.jpg
中国重汽利用MAN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出来的MC13发动机


    MC13发动机重量约975Kg,选用的材料仍然是蠕墨铸铁为原材料,通过良好的密封效果和曲轴箱内齿轮的紧密结合降低了零件的磨损,提高了整体降噪效果。高压共轨技术仍然出现在这个系列当中。其中MC13.54-40型号发动机,马力是540,最大扭矩是2500N·m。


    编辑点评:总体而言,中国重汽MAN技术发动机能够搭配商用车市场的多个领域,适用于大部分车种,高效的燃油性能和简单的模块化化设计提高了整体的经济性和使用率,能满足不同路况需求,强劲动能和使用寿命将给MAN技术发动机带来了更多客户。


                                  

  • 【责任编辑:卡友】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