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零部件

晏平:持续关注国企改革难点和热点问题

日期:2015-03-04     来源:卡车之友     作者:陈潇潇

2015年全国两会在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余天亮赴京参加会议,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作为两届人大代表,晏平谈起来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自己最关注的两件事,一件是如何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件则是如何推进国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和开放性市场化重组。

 

玉柴年会 (4).jpg

晏平近照


近年来,晏平持续关注国企改革难点和热点问题。今年,晏平依然对国企改革保持高度关注。针对如何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晏平认为,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优化升级,向价值链高端、产业链高端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盈利能力;加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自主创新和投入力度,企业要逐步提高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支持国有企业主动承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专项、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化项目,收购创新资源和境外研发中心。


关于国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和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晏平解释道,国有企业之间重组整合就是指对产业相近、行业相关或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重组整合,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则指支持优势企业跨国界、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企业集团开展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建设成为主业创新能力强、资本运作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


晏平期待在2015年国家能够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及早发挥政策效力;适当扩大公共投资,防止投资大幅滑坡;完善政策体系,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制度;优化国资监管的方式等,从制度层面打破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供给瓶颈,减缓增速下行所带来的压力。


晏平相信,国家和广西相关制度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上将改变国家与地方经济平缓下滑的局面,保持整个经济发展“新常态”。


面对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晏平认为主要是产权关系的处理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成本上升两方面的原因。晏平说:“企业的期望可以集中这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土地、矿产、金融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二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放松审批、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建立新型政企关系;三是优化创新环境,通过税收政策、教育培训、政府采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改革,塑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


2014年,晏平曾在两会上针对中央政府国企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意见和建议。他认为,要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治理结构,引进战略合作,全面推进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多层改革,以改革来释放企业发展的活力。今年与去年的提议可谓是一脉相承。


晏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已经是第8年参加全国两会。在过去的2008至2014年七年时间,晏平一直把目光瞄准在如何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促进环境保护上,他的建议基本上是围绕内燃机工业的发展和绿色环保梦进行的。2012年、2013年,晏平还曾分别参加温家宝总理、李克强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直陈行业发展、环境治理等议题。如今,随着国民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作用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逐步显现出来,晏平将目光转向国企改革,并坚信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更能为承担起绿色环保的责任。


晏平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如何下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盘大棋值得期待。”


自2013年开始,余天亮就作为来自基层的员工代表参加全国两会,传达广大基层群众的心声。这次参加全国两会,他的提案关注的问题涉及规范地方立法、规范非道路交通标识等多个方面。回顾2013年,他曾在全国两会上从就业实际出发,呼吁各级政府、大专院校和各社会阶层倡导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积极推进人才的成长成才,推进各行业人才的合理布局,以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要,促进80后、90后成长成才,形成多层次、多区域、多领域就业青年人才队伍,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2014年,他带的提案涉及移风易俗,减少农村“人情债”;简化流动人口计生证明手续;将建筑业务工人员全部纳入劳动用工关系等问题。


                                  

  • 【责任编辑:小编辑】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