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重卡市场的战局渐成焦土——产能过剩的阴影笼罩,价格厮杀的硝烟弥漫,增长的天花板触手可及。这片曾经孕育生机的沃土,正在演变成为寸土必争的血海。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纵使已在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市场崭露头角,如若困守于日渐逼仄的国内市场,也终将会面临着前进乏力的窘境。向外突破,向海而兴,在有限的疆域之外开辟无限可能的战场,已成为徐工汽车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不二法门。
徐工汽车将目光投向海外,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谋定后动的战略转型。其海外征途的壮阔画卷,正以新能源为浓墨重彩,在异域他乡渐次展开。
南美某国,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展览会成为徐工闪耀的舞台。纯电动牵引车甫一亮相,就成为全场的焦点。当该国交通运输部代理部长对中国新能源商用车表示高度认可,并强调该国正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与徐工汽车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展会落幕,多个的意向订单尘埃落定。这绝非偶然邂逅,而是徐工深耕当地市场十数年的必然收获。自2012年落子南美建立生产基地,2014年成立子公司,其销售与服务网络已如老树盘根,深植于这片沃土,为今日新能源产品的突破奠定了坚实渠道与信任基础。
徐工汽车的海外破局,绝非仅凭地利,制胜之道在于对市场痛点的精准洞察与技术的极致打磨。东南亚因地形崎岖、高温炙烤(45℃)而成为车辆运行的严酷考场。徐工新能源自卸车以加强型底盘与四驱系统为矛,刺破复杂地形的阻碍,以针对性的热管理方案为盾,抵御高温侵袭。
向西眺望,西亚北非的黄沙热浪(50℃)是另一重考验。徐工汽车专为当地工况设计的新能源牵引车,搭载快充技术——40分钟即可恢复80%能量,极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其智能温控系统与多级过滤防沙尘设计,确保了车辆在极端环境下行稳致远。“运维成本低、动力强劲、安全可靠。”当地用户交口称赞的背后,是徐工新能源汽车综合运营成本较传统柴油车锐减40%以上的硬核实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解决用户核心痛点的定制化产品为犁,深耕异域土壤,徐工汽车终获丰稔回报。
整体而言,徐工汽车海外市场的业绩,在数据轨迹上呈现出清晰而昂扬的升势线。深入剖析海外市场的丰硕,尤其在新能源领域高歌猛进的原因,其成功绝非侥幸,而是“时势、战略、技术、服务”四位一体协同共振的必然结果:
借势而起,乘东风行万里船:徐工汽车的海外腾飞,恰逢两大时代浪潮。其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与政策支持,徐工汽车深度参与沿线国家基建项目,天然契合了这一宏伟叙事。其二,全球碳中和浪潮汹涌澎湃,世界多国明确的2030碳中和目标,使得零排放的新能源商用车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徐工汽车以绿色科技为帆,精准把握了这一不可逆转的产业趋势,顺势而为,自然事半功倍。
战略前瞻,布局深远,体系保驾护航:徐工汽车的全球化是十余年精耕细作的厚积薄发。“1+14+N”国际化运营体系是其神经中枢,高效协调全球资源。更为关键的是坚定的本地化战略:徐工汽车从2012年在南美建立生产基地、2014年建立子公司,到遍布重点市场的本地备件库、专业售后服务团队,构建了“润物细无声”的服务保障网络。在南美推出的“车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东南亚获得响誉的快速响应机制,无不基于此深厚根基。本地化不仅降低了服务成本与时间,更深层次地赢得了客户信任与市场粘性,完成了从“卖产品”到“提供价值解决方案”的跃升。
技术创新,直击痛点,构筑核心壁垒:徐工新能源重卡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解决用户痼疾的硬实力。超长续航里程消除里程焦虑,智能快充技术(40分钟80%)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对极端环境(-30℃至50℃)的强悍耐受能力攻克地域限制,最终实现了综合运营成本较传统燃油车降低40%以上。这种直击用户核心的经济诉求——降低TCO(总拥有成本)的能力,是徐工汽车披荆斩棘的杀手锏。针对不同市场的深度定制化,如东南亚某国的强化底盘与四驱,西亚北非的智能温控与防沙尘,更是体现了“因地制宜”的东方智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徐工汽车从国内市场的激烈内卷中成功破局,驶向海外广阔蓝海,其历程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赋能,从产品输出跃升为价值输出与生态构建。当国外交通运输部门高管为来自东方的“新重器”颔首赞许,当东南亚矿山的喧嚣中回荡着徐工电动卡车的稳健轰鸣,当西亚沙漠的滚滚热浪里徐工重卡如沙漠之舟般坚定前行,世界见证的不仅是一家中国企业的崛起,更是一个制造大国以创新与绿色为名,深度融入并贡献全球产业链的恢弘气象。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徐工汽车,这艘承载着中国智造雄心的大船,正以破竹之势,在海外市场开拓的壮阔航程中,奋力书写着属于中国高端装备的新传奇。星辰大海,永无终点,下一站的汽笛已然鸣响,昭示着更为磅礴的未来。
注:本文图片由企业提供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