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可有可无,有的事无关痛痒,有的物却举足轻重。正如上菲红Cursor11,尽管它在中国市场只是个“新物件”,但却是带着精彩而来,有Cursor9和Cursor13两旁护佑,Cursor11要完成的是一个更有“时代感”的重要使命。
上菲红相关负责人讲述Cursor11故事
11升发动机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的主流车型上,在国内,11升发动机重卡也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随着高效物流的发展和中国用户“偏爱”重载的“国情”,9升发动机偏小,12升、13升发动机又处于金字塔的塔尖,需求量毕竟还不大,11升发动机刚刚好。
众所周知,上菲红在2007年取得生产资质后于2009年推出第一款产品Cursor9,实事求是地说,对于标载物流用户而言,9升发动机在当时非常合适,Cursor9技术源自欧洲,国产化率90%以上,它有着高达6万公里的换油里程,经济、可靠性之高为中国用户带来“福音”,很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受到来自竞争对手和舆论的打压,Cursor9被戴上了“排量太小”的标签,但“好产品自己会说话”,经过时间的检验,这款发动机还是以其节油、可靠等多方面的优势被标载运输市场认可。
2012年,Cursor13问世,这在当时的重卡发动机市场绝对超前,在此后的2-3年时间里,国内其他发动机企业才陆续发布12升、13升产品,而此时,Cursor13已被搭载到上汽依维柯红岩杰狮畅途版2.0车型上在市场上有了众多忠实用户。
上菲红Cursor11上市
为了丰富350马力-450马力段的产品线和弥补在此区间内的部分空白,Cursor11应运而生,这款发动机的到来对于上菲红来说,就像是一架梯子上的一根横木,没有它,攀高之人或许也能登顶,但有了它,这个过程会更容易、更安全、更顺畅得多,自然也更有保障。
Cursor11于2013年在欧洲市场上市,已是一款非常成熟的发动机产品,它针对长途物流市场,在低温启动、低速时的响应速度、布局紧凑等方面具备优势,它采用的是HTT增压器,1000rpm就可达到90%的2100牛米最大扭矩,动力充沛。它采用了低温启动技术,可顺利实现零下30℃时冷启动,对地域及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这款发动机的顶置凸轮轴结合正时齿轮传动,整体式的汽缸头和摇臂总成以及油底壳柔性连接,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噪声,噪音比同类产品低3-5分贝。当然,燃油经济性更必不可少,它采用的Bosch燃油供给系统及与FPT欧洲一致的进口燃油共轨系统,再加上低粘度机油的应用可全面提高燃油经济性。
值得一提的是,Cursor11在可靠性方面经过了两大升级,一是集成设计进气管道、润滑系统与冷却系统,可有效减少发动机各系统的故障发生率,确保产品的高效运转。二是该发动机经过了3000小时长耐久、2000小时热冲击及超过2万小时的FPT标准试验,目的是确保产品百万公里无大修。
搭载C11发动机的全新杰狮
在产品具备动力足、低油耗、高可靠等方面的优势后,上菲红仍不忘给用户加一层保险,为了满足用户对维修方便性的要求,它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2016年,上菲红的服务站已发展至445家,在国四到国五排放标准的切换期,其加强了对服务站的培训及科学管理,并承诺“飞行服务”——2015年起,上菲红成立了多个由各专业部门优秀人员组成的飞行服务小组,24小时待命以随时应对服务站有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
除了Cursor系列发动机之外,上菲红还从2010年开始生产F1C 3升发动机,该发动机针对中国市场采用了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和双质量飞轮技术,实现了低噪音和低振动,这款发动机适用于轻型商用车等领域,具备质量轻、扭矩大的优势。
毋庸置疑的是,在Cursor9、Cursor13、F1C等产品之后,Cursor11给上菲红的突破带来更大可能,上菲红相关负责人表示,Cursor11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后,在国内市场呼声颇高,“这也是将其引入国内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上菲红从2013年就开启了对Cursor11的引进工作,之所以2016年才正式推出,主要是期间进行了大量的适应性试验。
日趋完善的产品线及渐入佳境的市场表现让上菲红正在赢得更大市场。该负责人表示,2007年上菲红成立后保持了长时间的持续增长,2014年销量创下纪录,虽然2015年受到行业影响而有所下滑,但2016年又迎来回暖,再加上欧美市场的复苏,2016年第一季度,上菲红完成了2015年一半的销量,“今年的日子比较好过!”虽然2016年还有大半时间,此时过于乐观还为时过早,但若按照这种趋势走下去,上菲红至少有望打破2014年的纪录,尤其是Cursor11推出后,这一可能性已变得更大。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上菲红的全系产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对于这个有着纯正欧洲血统的动力悍将来说,Cursor11的到来不是亡羊补牢、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使它的前行之旅变得更精彩的、实现聚力共赢的中坚力量。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