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变迁,绿荫扶疏的潍柴,已然走过79个冬夏!
走进它偌大的园区,处处皆是历史、步步亦有新意。在2025中国品牌日上,潍柴动力品牌价值被权威机构评价达830.48亿元,品牌强度高居中国机械设备制造领域榜眼位置。谁会想到穿越79年后,潍柴依旧澎湃着如此的活力?
在产业链,潍柴以一企成一链、一链带一片,“手握”重型发动机、重型变速箱两项全球销量第一,打造出以整车整机为龙头、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全球领先装备制造业集群,于百年变局中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在创新链,潍柴靠铢积寸累的功夫,用专心、专注、专业坚守创新战略,不断推出一流新品,从逻辑与实践的角度不断演进着新质生产力的潍柴之道。
在价值链,潍柴跳出传统企业视角,怀着竞合的格局与海内外客户共享雨林式生态,以“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成”的同心之行、合作之行、登高之行,构建起全球共赢生态圈。
读懂厚重如书的潍柴,就从它最显著的特征出发,历史的切片下总能寻获“新质内核”。
潍柴高新产业园
远见潍柴:AI浪潮下这些机构密集造访为哪般
6月26日,一天之内,中金公司、中信资管、国泰基金、旌安资产4家机构造访潍柴调研。翻看2025年的时间表盘,券商机构已经发布了30余份关于该企业的研报。仔细分析其中内容,缸径超过150mm的大缸径发动机是各方关注的热点。
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悄然构建起价值万亿美元的算力帝国。由于数据中心需要不间断运行,作为备用电源的大缸径发动机成为关键组件。
大缸径发动机涉及精密铸造、高效燃烧等核心技术,附加值极高,单价高达数百万元,这与传统发动机并不同轨,长期以来全球份额被外企垄断,一直是我国的短板所在。潍柴大缸径发动机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高达62.2%,并能“抢滩”排放法规严苛的欧美高端市场,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一席之地,与企业的“远见”密不可分。
潍柴高端大缸径发电产品
有着红色基因的潍柴,一直以“国之大者”的眼光把握行业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深刻认同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针对发动机薄弱环节,全面实施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像大缸径发动机,企业早在10年前就完成了全系列大缸径高速发动机的开发布局,在与全球竞品的竞争中交货期更短,甚至可以现货销售,方才勾勒出今天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远见”更有“一眼千年”的体感。21年前,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燃机企业。这让潍柴呈现在全球资本市场面前,更重要的是,潍柴由此打通了快速切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路径。此后,潍柴整合了德国凯傲、法国博杜安、美国德马泰克、加拿大巴拉德、美国PSI、英国希锂斯等海外企业,成功补齐了我国在高端液压、CVT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并全部实现了国内产业化落地。同时,整合陕汽重卡、雷沃农业装备、雷沃工程机械等产业资源,打造出了整车整机为龙头、动力系统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在全球动力产业链上奏响了“中国声音”。
2022年8月,国务院下发文件,支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刚在2025集团年会上,明确提出要全力提速新能源、数智化、后市场三大战略转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不转就死路一条,必须要快速转、大力转,转好转稳转到位。”
作为装备制造业“链主”企业的潍柴,拥有多个国家级绿色工厂,更依靠自身的“链主”身份动作频频,引领行业向绿发展。早在2021年,潍柴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20家发动机产业链核心单位组成强强联合体,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发动机碳中和创新联盟”。
现今,潍柴已经依托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平台,不断推出新的高热效率省油发动机。按照中国柴油机保有量测算,与45%至46%热效率水平相比,53%热效率柴油机经济性提升14%左右,每年可节约燃油约3100万吨,减少碳排放约9700万吨。历史将会记录,这是创造我国绿色动力产业链的“浓重一笔”。
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
创见潍柴:一年内何以推出数十款新品
全新一代NG-4.0燃气动力、H/T-2.0高热效率发动机、第二代矿山动力、16M55等系列应急动力……外界注意到,潍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全面构建发展新引擎、新优势,近一年在市场连续推出各细分市场全新产品,为商用车、工程机械、发电等领域注入新动力,推动了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引领了整个行业向新。
站在潍柴的坐标轴上纵深来看,每一款新品的发布,都是建立在企业强大科技创新实力“底座”之上,更是企业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具象表达。
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潍柴搭建了“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四位一体创新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全面迈入世界一流。如齐鲁大工匠汤海威创新团队完成的《内燃机高温运动件动态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斩获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令人惊喜的是,这是近年来唯一获奖的工人项目,被中国内燃机学会评价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每年夏季,潍柴“三高”试验队都会长途跋涉,奔赴气温高达50℃的新疆火焰山;盛夏刚过,又要赶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来年冬天最冷时节,他们的身影又出现在-40℃以下的黑龙江黑河、漠河……潍柴“三高”试验队像“返候鸟”一样,奔赴高温、高原和高寒区域,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发动机的各项性能测试。
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从50.23%到51.09%、再到52.28%、53.09%,每一次铁板寸进的突破,都是成百上千名研发人员铢积寸累的日夜攻关,是新质生产力对极限的一次次改写。近10年来,仅发动机板块潍柴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6%。
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今潍柴可以提供“传统动力+清洁动力+新能源动力”的动力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新能源动力方面,企业拥有潍坊、烟台两大生产基地,凭借2010年开始的技术积累,近期表现可谓厚积薄发。2024年底,他们首次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应用全新LFP刀片电池,代表了全球最领先的商用车电池技术。
3月底,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下线了首台电池产品,标志着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这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三期建成后,将成为50GWh电池PACK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制造基地。
今年,他们将完成新一代电池的开发及验证,全面提升寿命、能量密度、适应性等,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生产线
相见潍柴:不搞零和博弈如何实现“同心共赢”
潍柴的创新优势也在转化为生态合作竞争力,这家大型跨国集团已经拥有动力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装备六大业务板块,正在高效协同发展。10万名员工遍及中国、欧洲、北美等地区,联通上下游培育了独有的同心产业生态圈。
每年,潍柴会数次组织海内外的大客户、供应商“好友般”会面,交流心声、畅谈心得,秉持的“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成”理念,让与会者享受着每一次的同心之行、合作之行、登高之行。企业认为,在“潍柴热带雨林”下的每一名客户、每一名供应商都要在“竞合”中不断壮大,寻增量做加法,不搞零和博弈。印度尼西亚的巴淡潍柴产品销售服务有限公司(PT. Weichai Utama Mandiri)董事长陈森良就说:“我们与潍柴一起成长,发现了宝贵的机会,培养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心。”
当下,中东、非洲和东南亚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2022年,员工魏良君孤身来到科特迪瓦,穿梭于大街小巷,拜访发电行业客户。当地头部电力公司负责人是法国人,起初只尝试采购小批量潍柴发电产品,但经过严苛的性能测试后马上全面切换潍柴产品。第二批订单发运前,魏良君试图与对方再次敲定发货前的测试细节,对方却回复:“不需要了,我们相信潍柴。”
合作无界限,协同方共赢!在潍柴“新能源、数智化、后市场”的三大战略转型中,后市场战略更考验着“双向奔赴”的能力。
拥有全国最优服务网络的潍柴,正全力推动发动机板块后市场业务由单一卖配件向卖服务解决方案转型。5500余家服务站、业内最大的服务呼叫平台,能够直击规模用户售后产品成本波动大、服务质量差异大、服务效率保障差等痛点问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以工况极为恶劣的矿区服务为例,潍柴直接调度100多人的专家团队常驻各矿区,提供快速响应,并安排了近亿元足量整机和配件,不断升级客户的服务体验,将客户的综合收益提升30%以上。
今年2月下旬,潍柴还成立了W-TCO俱乐部,对于终端客户,购买潍柴的W-TCO托管服务产品,可实现发动机轻松托管;提供合理的定制化服务解决方案和可控成本优势,减少客户成本支出。这样的W-TCO服务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客户与渠道商打造双赢通道。
潍柴W-TCO俱乐部正式成立
大河奔流开新路!79年奋进如歌,潍柴不断突破技术限制、资源限制、需求限制的进阶之路,对于全球企业来说都具启示意义。
验证码: